John Ogdon的拉赫马尼诺夫
说实话,很久以前就买了John Ogdon的那三张CD。为什么一直没有感觉呢?因为他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确和普通意义上的有一些区别。然后了解了一些Ogdon的生平。出身是不错 的,得过李斯特和柴可夫斯基大赛的奖。从年代上来说,和Ashkenazy是一代的人,只是名气上没有他大而以。
Ogdon的拉赫玛尼诺夫 是一种神经质的,也许是因为他本人就患有神经方面的疾病。同时这样的神经质很难引起真正的爆发。不过,他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钢琴奏鸣曲则非常引人入 胜。这部作品本来不为人知,但是在Ogdon的演奏下,散发出了难得的魅力。很难说这样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不过Ogdon的《音画练习曲》就显得要差了很多,一方面可能是他患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年疏远钢琴,很难再到达一个真正的高度。
Ivo Pogorelich的幻想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Ivo的演奏,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什么叫钢琴怪杰。Ivo剃着光头,看上去比较消瘦,而且演奏过程中不断咳嗽,让人很担心他的 身体。最初听Pogorelich当然是他的肖邦和他的布拉姆斯。今天上半场演奏了一首肖邦的夜曲,和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从曲目来说,都是熟悉的曲子。 但是他的演奏绝对不平凡。
首先,速度非常慢,甚至慢得让人透不过气,然后就是细节清晰而且层次非常多。有时候两个音就在完全不同的层次。而且正如他以前所有的演奏一样,强弱对比非常剧烈。肖邦的夜曲演奏得支离破碎。奏鸣曲则完全变成了痛苦的记忆。最后一个乐章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恐怖。
下半场是斯克利亚宾的第四奏鸣曲和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奏鸣曲。速度照样是非常慢得。而且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当然压抑的时间更长,而且很痛苦。特别是拉赫纳尼诺夫完全就是地狱般的救赎。最后的爆发,简直就是末日的来临。
说实话,如果不是亲临现场,我完全感受不到Pogorelich的魅力。这种魅力就是音乐完全和生命等同起来。虽然我们不能够理解全部。但是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永远都没有结束
虽说很难说今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但是真正并不意味着结束。
很久没有写信了,铺开信纸的时候,才找到了某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
终于,秋天了。
练习“暴风雨”
这首曲子最奇怪的地方在于,我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弹过,只是每次都忍不住哼出第三乐章的主题,那么自然,简直就是说话,不对,是倾诉。然而,当你真正演奏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贝多芬的音乐。
感人,不需要太多的旋律,仅仅在于一个动机。可是感人却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张力。内部的张力,你可以感受到一个绝对不平静的内心。躁动,随时都可以爆发,但是必须压抑。
我 个人觉得,贝多芬最绝的地方不是爆发,而是压抑。第一乐章就是凭证,没有真正的爆发,甚至有一点迹象,马上就掩盖了。这不是回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搏斗。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压抑,你能够感受到能量的聚集。那么第三乐章爆发了吗?还是没有,虽然开门见山,一来就是主题。但这仅仅是一种提问,为什么??为什 么?必须这样吗?然后就是不断地问,问自己,那种提问简直就是折磨,可就是这样的折磨才能够升华。我唯一不喜欢第二乐章,太平淡。可是也许平淡才是最终的 美。
美。
总是在逃避
居然被很庸俗的日本电影感动了。其实,有时候觉得很累。做自己很累。
生活这两个字变得有一点虚幻。
关于编译器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还没有开始编写我的编译器。最大一个问题就在于老师给我们的要求是在是太模糊,以至于很难实现。
老师说,要我们写一个通用的编译器。这个要求本身就有一些问题。首先,我接触编译器也有一些时间了,就从来没有听说过通用编译器。当然,你可能要说,有Lex和Yacc这样的生成编译器中间程序的程序。不过这也仅此而已,我们老师说,如果输入C语言的文法就能识别C语言,输入Pascal就能识别Pascal的程序,这一点让我怎么也不得要领。
当然这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其实编译器最重要的还有就是效率问题,谁都不想编译器编译自己的程序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
对于编译器的编写,我还是严格使用C语言。虽然我知道用C++可以简化很多工作,但是效率又一次促使我选择了C语言。
可能再过几天,我就可以开工了。
最近很忙
都说上了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很忙,不过我没想到有这么忙。应该来说,生活还是蛮充实的。只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东西。对于我自己来说,很难说现在这样就是我想要的状态,不过有时候想太多也是一种负担。
有时间的话,我还是会写下一些感受的。
今天好想画画
今天去学校后面的“元大都遗址公园”。看见阳光洒在墨绿的树叶上的时候,突然有了像画画的冲动。
十年了。
Hélène Grimaud的唱片
Hélène Grimaud的唱片越来越有味道了。其实最早听到她的钢琴作品还是买得她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客观地说,演奏中规中矩,甚至有一些呆板。没有歧视女性的意味,但是女钢琴家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仍然有一些气势上的问题。后来,听了她来到DG后的第一张专辑,感觉成熟不少,特别是贝多芬,富有流动性。而这次的肖邦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奏鸣曲更是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现代的风格。
其实一直以来,都开始厌倦后浪漫主义时期的那种滥情似的演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当然,对于这方面的反面——极度理性还是存在一些敬畏。特别是Pollini的演奏,简直就是现代工业化的演奏。太过于金属质感。不过,细细听来,这种看似没有多少感情的演奏却往往能够包含更丰富的意义。Grimaud对于情感的把握很好,肖邦的奏鸣曲没有成为救赎的祭品,而是克制和流动让我们有了一个整体的框架。甚至是第三乐章也没有夸张各个细节,而是让我们领略到了音乐本身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乐章处理非常到位,若影若现的旋律象风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坟墓的风。这一点的处理感觉比很多钢琴家都做得到位。
拉赫纳尼诺夫的钢琴奏鸣曲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霍罗维茨的演奏几乎每次都要被提及,但是Grimaud的演奏则明显让人感到细腻不少。尽管这首奏鸣曲要求的是一种壮阔的风格,抑或有一点粗犷。但事实却是,细腻的情感更能够让人们接受。纵使你不能在感官上满足这种诠释方式,Grimaud仍然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机会。
肖邦的《摇篮曲》和《船歌》是一对经典的钢琴作品。遗憾的是,老一代大师中很少有人能够优雅地演奏出这两首作品。这些年的钢琴家们已经能够非常有创造性地完成这两首巧夺天工的作品了。Grimaud的演奏非常有品味,女性的敏感和不破坏整体的流畅度,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出来这样完美的诠释。
总体说来,Hélène Grimaud的这张CD还是值得一听的,也希望她能够在DG为我们奉上更多的优秀作品。
准备送走她
我曾经说过不打算写自己的生活,不过这次她要走,我的确是倾注了自己的很多心血。有时候感觉自己把有些东西已经当成了自己的信仰。对的,爱就是信仰。
这次回家感觉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仿佛有一种一夜间成熟的意味。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以后可以开始正常地记录东西了。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