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生活就是一张网’ Category
早晨
最近一段时间,喜欢早晨到咖啡店买一杯咖啡。尽管公司已经提供早餐和咖啡,但总觉得早晨没有停息似的来到公司就还是在学校的生活节奏。每天单调无趣,两点一线。于是想早晨看看匆忙的各色人群。这两天到咖啡馆,自然是能够看到平时见不到的一些人群。比如,有很早就打开电脑,形似创业公司的开发人员,也有开始学习的学生,更多的当然是匆匆路过的上班族。好几年前,经常周末早上(中午)到这里,以前也是晚上来,自然没有看到清晨的景象。每天开始的地点有了一些变化之后竟然心情也好起来。
2012年的总结
一年忙碌,竟然没能更新博客。于是在岁末的时候补上一篇总结。
今年总得来说,完成了三件大事情。第一,与女朋友结束了将近九年的爱情长跑,在美国结婚了;第二,博士生涯进入了收官阶段,发表了三篇论文;第三,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找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全职工作。同时,在学术圈和工业界也有了一些人脉,认识了好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今后的发展又有了一些新的规划。
来年,有很多事情要做。两个计划:第一,能够开始坚持锻炼身体。第二,能够慢慢恢复钢琴演奏,至少能够完整演奏以前能够演奏的曲目。
西行漫记(一)
一晃离上次写日志就是半年过去了,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暑假要在加州待三个月左右,体验一下硅谷的生活。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硅谷。那还是在大约10多年前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叫《微软的秘密》的书,配合着在那时候才刚刚上市的Windows 95所引发的对于比尔盖茨,这一后来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疯狂地追捧和崇拜,我的心里也开始对那种激荡的创业生活和神秘的硅谷充满了向往。然而随着学生生涯的进行,功课、升学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全部,幼小心中埋下的那颗种子慢慢被现实所掩盖。尽管从小学开始,就以计算机的编程与技术为爱好,到7年前进入大学真正以计算机为专业,再到3年前迈进了计算机科学这一殿堂,10多年来我见证了IT产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却常常感受到自己离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那么遥远。那么多的公司和名人都仿佛是远在天际的繁星,只可远观,无法置身其中。
三月份得到多个公司的实习邀请的时候,我几乎是没有多加考虑就选择了雅虎位于硅谷的研究院。这不仅仅来自于雅虎这一品牌的吸引,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深处对于硅谷,这一IT产业圣地的憧憬。在东部生活了三年的时候,再加上之前不少人提醒加州阳光明媚,到了硅谷以后竟然一时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开来有时候人们的心中的固有模型和真实尚有不小的差距。白天有时候太阳灼烧,但并无一丝的闷热;到了晚上则凉风习习,甚至略为有些许凉意。
才住了几天,就让我深深地感到,这里,并不仅仅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那块充满了挑战和激情的硅谷,这也是一个生活着各个阶层一个有着非常大差异性的硅谷。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滚滚人流。也不是每一个餐馆或者咖啡厅都坐满了满脑子充满了奇思怪想的年轻人。真实的硅谷,有时候让你觉得安静祥和地不那么自然。不少街道鲜有行人,而公共交通设施也并不拥挤。夜晚,零星的灯光让你并没有感受到这里的科技正在对世界产生着影响。
进入新的角色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我正在熟悉雅虎的环境。这个夏天,我选择了行走在硅谷的中心。
美国国庆华盛顿之行(二)
华盛顿的中心参观区域是一个十字形,以白宫和华盛顿纪念碑为中轴线,林肯纪念堂在华盛顿纪念碑西面,国会山在东面。两面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博物馆和公园,外加政府机构,形成了华盛顿的核心地带。
因为是美国国庆日,所以进入核心地带需要通过安检,不过也就只是看看包,并没有太多的麻烦。进入了中心区以后,感到人头攒动,到美国这么一年以后,还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大大小小的草坪上坐满和躺满了人,还有卖小吃的、卖水的,让人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大庙会。
到了靠近国会山一面的游客中心作了短暂休息以后,我们决定先去比较早关门的地方看。华盛顿的大多数博物馆均是免费参观,唯一的限制便是参观时间,一般都是从早上9点左右到下午5点。考虑到自然博物馆这样的科普博物馆更适合小朋友,我们选择了去国际间谍博物馆。
于是从游客中心风尘仆仆赶到间谍博物馆才发现已经人满为患。间谍博物馆需要买票进入,同时有每小时的参观人数限制。当时2点左右的时间,当天的所有票已经售光。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买了第二天一早的票。看到这么多人想进去看,一定比较有意思。
在间谍博物馆碰了壁之后,我们只能慢慢向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进发,那就是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大屠杀博物馆坐落于华盛顿纪念碑东南角,是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惨遭屠杀的博物馆。我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国家有犹太人屠杀博物馆。不过,在华盛顿的这个一定别具意义。博物馆位于整个华盛顿市区如此重要的位置,足可见其重要性。联想到美国和犹太人、以色列的关系,我们就不能不体会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内部严禁照相,我们自然也就把相机收了起来。一进门,每个游客就领到了一个真实的犹太人档案卡,记录了某个犹太人的生平事迹。然后大家坐电梯从四楼开始参观。展厅内部一团漆黑,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展览从希特勒上台开始,逐步向大家展示纳粹的种种暴行。有录像、有照片,甚至有不少实际的物品。当然,展览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二战历史的人来说,还是很常规的。不过有几处实际物品还是很震撼人心。一处是,纳粹收集的犹太人的头发。整整好几麻袋,让人看了头皮发麻。另外一处是犹太人死后的成堆的鞋子,的确很有震撼效果。
因为时间紧张,有一些东西就没有细看了,当然整个博物馆的教育意义还是很明显的。美国人把这个博物馆放在自己首都的核心位置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这是他们贴心支持以色列的最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这也间接让大家去了解“极权统治”的一些可能的罪行,也为美国标榜的自由和民主找到市场。所以,美国人显然在犹太人这件事情上有着“救世主”的心态。当然,人类的惨剧是我们必须记住的。
从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出来,天气显得异常闷热,看来是要下雨了。我们开始往林肯纪念堂前进。整个华盛顿纪念碑附近的草地上已经坐满了人。大多数人就闲适躺在或者坐在草地上,也没有干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远处已经搭起了音乐会的看台,晚上这里还有焰火表演。从华盛顿纪念碑远望林肯纪念堂也是人山人海。
这时天下起雨来,不过前去林肯纪念堂的人群还是川流不息。只不过遗憾的是,从华盛顿纪念碑到林肯纪念堂的中间地带被管制起来。游客们只能从北面的公路绕行。林肯纪念堂附近有两处景点非常有名,一处是韩战(我们说的抗美援朝)纪念雕塑群,另一处就是越战纪念墙。尽管下着雨,但是这两处景点还是不能不看的。
越战纪念墙建造在一个小坡的背面。纪念墙上面刻满了死难和失踪人员的名字。尽管是国庆日,但还是有不少人驻足观看。有好几处还有死难人员家属献上的花束和卡片。在纪念墙不远处还有一些雕塑,以及写满了死难者较为详细信息的纪念册。而另外一边的韩战纪念雕塑群则是早就扬名世界。而那句“Freedom is not free”让大家感到了美国似乎是世界的自由饱受磨难的代言人。在韩战纪念雕塑群附近还碰到了一些从韩国来的游客,他们看着我们,我们看着他们,心中自然有一些微妙的东西在涌动。虽然美国及其联合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但是无需多说,真正牺牲最大的还是中国、朝鲜和韩国。遗憾的是,朝鲜战争这一页到今天为止还并没有真正翻过去。
林肯纪念堂前坐满的人群使得进入林肯纪念堂还颇费了一番功夫。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总统,排名仅仅在国父华盛顿之后。他的最大功绩则是避免了美国的分裂。美国不少城市都有以林肯命名的街道。而在首都有专门的如此宏伟的纪念堂,也可见这位伟人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从林肯纪念堂出来,天色已经渐晚。考虑到我们离住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决定坐地铁返回中国城附近。这也就带来了我到目前为止最让人不解的乘坐地铁经历。华盛顿的地铁均采用自动售票机。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奇怪的地方是,自动售票机必须要用户准确输入乘坐的金额。于是乘客必须首先在一个复杂的地图上查出要去的地方和金额。乘坐的金额并不是整数,而是类似2.3,2.65之类的数字。最为诡异的是,初始数字是20,于是大家为了买一张地铁票,必须疯狂地不停按按键。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设置。特别是如此复杂的购买过程,让从外地到来的游客完全无法操作。地铁的火车倒是不错,只是整个地下灯光昏暗。
晚上在中国城附近吃了一顿饭。华盛顿的中国城规模非常小,连普通的超市都没有,想买点水果的想法成了泡影。不过走去住处的路上看见了烟火,也为这一天的游玩画上了句号。
美国国庆华盛顿之行(一)
7月4日,美国国庆,早晨天色阴霾,下着小雨,我们来到费城的中国城,准备搭乘公车到华盛顿进行为期两天的短暂旅行,放松一下实习两周的心情。
费城到华盛顿有一百多英里,跨越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和马里兰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不过因为高速公路网的缘故,因此仅仅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够到达。
早晨8点半左右,公车驶离费城中国城,司机是一个幽默的黑人,还给出了当天的小测验,哪位美国总统生于7月4日。因为着实对美国总统不是那么熟悉,因此基本上没人知道。不过,黑司机自己倒是乐在其中,心情十分好。公车从费城东面的95号高速往南面绕行,经过了费城南面的海军基地,可以看见为数不少的高大军舰。没过多久,天就下起大雨来。
行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马里兰州内的最大城市,巴尔的摩。尽管汽车并没有进入巴尔的摩市区,但是远远望见高楼林立的巴尔的摩市也是蔚为壮观。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这个城市。真没有想到巴尔的摩是一个海港,周围的河道上都停着巨型的油轮,远处还有海鸥在飞翔。
再过了一个多小时以后,11点左右,汽车驶进了华盛顿市区。粗粗看来,周围的街区都十分破旧,很多房子年久失修,街头也很脏乱。汽车进入中国城以后停了下来。下车后发现,这里比纽约、费城的中国城都要萧条不少,街头人并不多。中国城的特征:餐馆、超市也基本没有。
11点半有华盛顿国庆游行,我们下车以后就没有去住的地方,而是直接向游行所在的街区前进。从中国城往南,沿途路上全是游人。途经美国画像艺术馆,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进去,看来是下次来的一个目标。
华盛顿的中心主要是政府的机关,因此街区周围都是各种政府大楼。从美国画像艺术管往南不远就是著名的FBI总部大楼。FBI这个名字是从小就在各种影片中如雷贯耳。FBI大楼旁边有一个著名的国际间谍博物馆,我们打算看完游行到这里来看看,应该比较有意思。FBI大楼并没有戒备森严,反而只有两三个警卫在大楼的一角执勤,遇见有游客想照相,也十分配合。今年正好是FBI一百周年的纪念,大楼北面有一个非常大的100周年纪念条幅。
FBI大楼北面是美国国家档案馆,后来我们发现非常多的人排队参观档案馆,看来一定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要去的地方比较多,所以这个地点也只能排到下次了。
终于到了游行的街区,街道两旁站满了人,游行还没有开始,但是已经有了不少的警察在维持秩序。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不久,游行开始了。最开始的是美国的警察队伍,骑着摩托车,周围观众大声喝彩和鼓掌。然后就是代表美国军队的队伍,虽然和中国的国家仪仗队比起来要差很多,但是也不失威严。而周围的观众也是给与最热烈的掌声。说实话,看到这些,作为一个异国人来说,心里还是有一些不是滋味。国家的强大还是最实在的东西。人民真正有自豪感。这时候,也只有美国人自己完全拥有这样的感情。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人群中也不乏中国人或是亚裔人群,但是真正能够作为这个国家主人来感到自豪的还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虽然我们作为游人我们心情也很高兴,但是很明显,这里,我们不是主角。游行的队伍还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有美国红十字会的成员、老兵协会的,但更多的是来自美国各地的高中生组成的音乐表演团队。游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大家高兴的心态。不少高中生的队伍根本说不上队形、演奏也差强人意,但是周围的观众和队伍中的学生并不在乎这些。穿梭在队伍中的老师们大多数忙于照相和摄像,把同学们的身姿给拍下来。游行中比较有意思的还是菲律宾的队伍,虽然菲律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两次加入美国,又两次脱离了美国,菲律宾的队伍打出了“美国和菲律宾友好”的旗帜,在所有的游行队伍中让人一亮。
当然,游行中还是有“不和谐”的音符。有人控诉现在的政府没有按照“上帝”的旨意治理国家。游行结束后,这些人还站在街角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吸引了一些观众。
游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并没有完全看完。因为想多参观一些地方,于是我们离开了游行的街区,进入了华盛顿的中心参观区域。
我所遇到的美国生活中的不便
来美国已经快一年了,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现在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一方面,希望还没遇到这些情况的朋友小心注意,另一方面给国内的朋友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生活场景。
首先说说买手机。为了方便,我这里不想去讨论手机商之间的区别,我只想说,最开始我希望能够买T-mobile公司的“家庭套餐”。一方面便宜一些,一方面也比较方便。然而,要买“家庭套餐”就需要有“社保号”。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就把“社保号”给办好了,于是去年9月份的一天,我满心欢喜地去费城办手机,结果别人告诉我,我的“社保号”不能办!为什么?因为,我还没有信用记录。信用记录?怎么积累?好了,卖手机的人告诉我,去办一张信用卡,然后消费几个月,自然就有信用记录了。没问题,于是我又去我的银行Wachovia办信用卡。填完了信用卡的申请表格,几天之后,Wachovia寄来一封信,告诉我“因为我没有信用记录,所以不能够给我办信用卡。”哦,意思就是说,办手机需要信用记录,信用记录需要信用卡,办信用卡也需要信用记录。可是,难道信用记录是天生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的。有一些银行为学生推出了信用卡,就是为了那些完全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准备的。于是后来我又去了Bank of America办了信用卡,然后办成了手机。不过这已经前后耽误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说到银行,美国银行的陷阱倒是挺多。比如最迷惑人的地方就是,一般的借记卡取钱时可以透支的。然而,一旦透支,可能就要交一定额度的罚款。所以,一般来说,借记卡大家都小心使用,尽量不要透支(如果希望透支,则使用信用卡)。好了,你去银行的ATM机,假设你的卡上有500元,可你记不太清楚了,于是你取了600元,整个取钱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步骤告诉你,你已经透支了。并且取钱之前和取钱之后,往往并不会告诉你现在卡上的状况。当你发现透支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天。当然,完全可以在取钱操作之前和之后都查询一下余额,可是查询余额,不知道为什么算是一个额外的操作,需要把银行卡取出来,然后再插进去,然后重新登陆一次。我怀疑是故意让人觉得查询余额繁琐,从而让大家不愿意去查询余额。所以,很多人取钱可能也就是凭着感觉。我有一个同学就是因为透支没有发现,被罚款200多,最终一气之下,交完罚款就把这家银行的银行账户注销了。
再说说在美国买车和考驾照,这也是我目前正在经历的事情,十分让人窝火。窝火的原因是,办这些事情有着我们计算机程序里的“循环依赖”现象,就是说A依赖B,B依赖C,C依赖A。Lehigh Valley(我所在的地区)的车管所在一个荒郊野外,公共交通不能到达。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没有驾照和没有车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法去。我心里想,既然车管所面向了一部分还没有车和没有驾照的人,那么为什么会建在荒郊野外?我都有车,都有驾照了,我还来考什么?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凡这种情况下,只能请朋友帮忙。好了,先去车管所通过了知识考试,就领到了一个“学员驾照”,意思就是说在有驾照的人陪同下就可以开车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去考驾照需要自己开车去,车管所不提供车辆。得到了“学员驾照”我就开始准备买车,当看好车准备买的时候就遇到一点点“循环依赖”。在宾夕法尼亚州,每一辆车必须要有保险。而办理车的产权交易,也必须有保险。于是,我就得在真正拿到车之前,去给这个车买一个保险。我到一家信誉不错的保险公司买了保险,整个网上的流程非常快,基本也没问我什么问题。后来,我为了加快速度,就打了这家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希望能够加快办理,结果那位女士十分友好地告诉我,因为我没有正式驾照,只有“学员驾照”,保险费要贵一倍。天,这个在网上购买流程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啊。另外,我必须在30天内通过驾照考试,如果没有通过,保险也就作废了。这,当然也没有在购买的流程中明确提出来。我于是马上到网上预约驾照考试,好,恭喜你,最近的日期刚好31天。我于是给那位女士说,我的路考约到31天后,超过了1天,保险还有效吗?她说,不清楚。因为第二天我要买车,所以,也就想着等到路考的时候再说。但是有两点是十分肯定地,第一,驾照需要一个车,一个车需要一个保险,一个保险需要一个驾照。第二,破除这个“循环依赖”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用别人的车练车,考驾照,再买车,买保险。这就是生活中的预设。
而为了家里开通网络才真正让你苦笑不得。我现在住的地方只能开通Verizon公司的网络。5月份开通网络的时候就让我十分无奈。首先,我了解到如果定每个月3M带宽的话,Verizon会免费送Cable Modem+ Router。好,打电话到客服,交流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已经下了订单,那位女士告诉我,Cable Modem不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只有网上订才免费。喂,第一,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第二,我都能上网订了,我干吗还开通网络服务?哦,这里的预设是,你自己找一个其他地方上网。于是我让那位女士取消了订单,到学校的图书馆订了网络服务。然而,遗憾的是,过了两天,我收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Modem和开通手册,很明显,我电话订购的那个订单并没有取消。又打电话到客服,客服说,我必须把那个Modem寄回来,并且我必须自己打印一个表格贴在盒子上,并且必须7天内寄到,否则罚款。好,我把Modem寄回了Verizon。
就这样安全使用了一个月,出问题了。我一看账单,首先每个月多收了我7块钱,并且那个Modem并没有免费,收了18块钱。打电话到客服,客服说,你似乎定了两个服务。我说我已经取消了一个,再说了,两个服务应该是两倍的价钱,怎么会只多7块钱,客服最后答应下个月少收我7块。我又问了Modem的事情,客服说,应该是Router免费,Modem是要钱的,但是,很可惜,我这个是Modem和Router整合在一起的,于是也就要钱了。哦,原来是,机器内部的一部分是免费的,一部分是收钱的,因为一不小心,把Modem和Router整合在一起了,所以那个机器还是要钱的。也罢也罢。结果,第二天,网络服务就不通了。又打电话到客服,客服居然只会让我重起计算机和Modem,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喂,我好歹也是计算机的PhD在读学生,我好歹也已经尝试了这些方法,技术支持就只能提供这些?好几遍重新启动之后,客服告诉我,这个错误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技术支持范围,需要他们进行线路检修。好吧,线路检修吧。第二天早上,收到Verizon的电话语音,告诉我线路检修已经结束,我的故障排除了。但是,我自己将信将疑。果然,晚上回家发现,故障依旧。打电话到客服,客服又开始指导我重新启动。我有点急了,告诉他我已经重新启动无数次了,并且今天线路检修说明线路没问题了,我怀疑是Modem本身的问题。那个客服不慌不忙地说,哦,那这样好了,要不我再给你预订一个线路检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排除线路的问题。可是,明明今天已经线路检修了阿!没办法,第二天果然又收到一个语音信息,说我的线路的确有问题(到底有没有问题!?),需要上门维修。好,于是我打电话到客服,客服说好的,周五可以上门维修。我说,那预定一个时间怎么样?客服说,对不起,我们没法预定时间,只能预定时间段。什么时间段,只有两个时间段,早上8点到12点,下午1点到7点。这不明摆着不让人去上班了嘛。好吧,我预定了早上8点到12点的时间。
哪知到了星期四,又接到Verizon的语音电话,告诉我,技术人员将在第二天晚上7点以前到达。我马上就觉得不对劲,又打了客服电话,我问,晚上7点以前,是说一整天都有可能直到晚上7点,还是说,就是晚上7点来我这里修呢?我其实就想问,是不是我必须一整天等在那里。客服的回答很诡异,反问我,那你想几点呢?我说,不是我想几点,是你们安排的是几点,你们不是只有两个时段吗。客服又问我,那你想几点呢?我一时摸不到头脑,就说我当然希望是早上8点到12点,而且我头天已经说了这是我希望的时段阿。于是,那人又把时间改为8点到12点。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但是这个电话包括等待时间耗费一个小时(说话总共不超过5分钟)。
好了,第二天,技术人员来了,查看了线路,好的。那么肯定就是Modem坏了。技术人员让我打客服。结果客服告诉我,我的网络帐号已经冻结,要月底才能使用。我问,我前两天还使用得好好的,怎么会冻结呢?客服问我,是不是我搬家了。喂,不至于吧。我告诉他们,我没搬家。于是,莫名奇妙冻结的帐号又解冻了。客服告诉我,换Modem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把旧的寄回来,否则不给我新的。好的,又只能把Modem寄回去。这也就是我从这个星期开始没法上网的缘故。目前,不知道什么时候,Verizon才能把新的给我发过来。
说到寄东西,特别是快递,才是最让人气愤的。UPS快递速度倒是挺快,但是如果不小心,很可能东西最终没法送到你手里。UPS快递投递,至少在我们这个地区,需要有人当面收货。这本来是好事,却让人十分苦笑不得。首先,如果你第一次没受到,那么UPS会在你门上留一个条子,写着“第二天再次投递,时段:早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5点”。等于说,第二天全天都有可能来,对于上班和上学的人来说,我怎么知道你什么时候来?那,能不能让UPS把东西放在门口呢?UPS的官方网站上说,我们一般不这么做,因为我们要为客户的包裹安全着想。当UPS三次投递,你都恰好没接到以后,对不起,UPS就不会尝试投递了,就会把东西放到一个所谓的中心,让你自己去取。Lehigh Valley地区这个中心在哪里呢?距离学校15公里!独此一家。最关键的是,UPS不会给你联系,打电话。你自然就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有时候,我们只能在家里默默等待。有时候,干脆就不能写家里的地址,而直接写学校或者系里面的地址。真的很怀念国内的快递公司。
说了那么多,真正不便的地方还有不少,写这些不是抱怨,而是让大家了解一些美国生活中的细节。
变形金刚2在我所在的小镇开拍
变形金刚2在我所在的小镇开拍。有同学已经去报名群众演员了。
新闻:
http://news.aol.com/story/_a/transformers-2-movie-to-shoot-at/n20080517144009990011
http://www.mcall.com/news/local/all-n-l-transformers-060308-cn,0,5721345.story
在美国第一学年有感
明天,也就是周一,我将到本地一家小公司去实习。从而也算是在美国的第一学年彻底结束。
回首这一学年的学习,感慨还是良多的。这里说说主要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我所在的大学并不是美国的顶级学校,比如MIT或者是斯坦福之类,但是30左右的排名也使得我的一些观察可能还是比较符合美国一流大学的情况。
应该说,这有很多东西是和国内大学一样的。比方说,有人逃课。比方说,期末抱佛脚。比方说,炒作业。尽管我是研究生,但是我观察的本科生也经历着我们在国内所经历的类似生活。在这里,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力平平,至少说也就是图完成作业。真正有能力的并不是多数。两极分化其实也很严重。有人能够每个暑假都找到实习。有人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并且业务不错(在我所助教的两个学期,都碰到了自己开公司的学生)。当然,也有人作业也没法好好完成。特别是我当助教,有一些计算机的课程需要做课程项目,如果我不在最后一个星期提醒那些学生,鲜有人会真正按照进度完成。很多学生找到我,一脸无辜,说自己如何如何花了时间,但是就是做不出来。有时候一听就知道是瞎说,做不出来情有可原,那是水平问题,可是,有人连编程环境都没有配置好,这就是问题了。当然,最终期末的成绩,好坏真的很分明。
学校有两座图书馆,但真正爆棚的时候也就是期末。平时人流量和学生人数相比还是有差距。美国学生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最终要的莫过于聚会。一般来说,从周四晚上开始大家就去聚会了,图书馆人数就非常少。我们图书馆的书籍馆藏十分丰富。不过就我借过的上个世纪70年代的几本书来说(并不是很偏的书籍,而是经典教材),我经常是第一个或者是第二个借书的人(因为有记录之前谁借过),让我有时候觉得这里的人没有好好利用起资源。
然而另一方面,美国学生对于资源的利用却又让人瞠目结舌。我们学校有两个室内体育馆,有一个足球场,橄榄球场,棒球场,排球场,若干网球训练场地。室内体育馆一个是篮球馆,另一个是健身用的,里面有游泳池,室内球馆,和近一百个跑步机和其他健身器材。注意,这些设施的使用完全是免费的。即便是这样,美国学生依然嫌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有人居然在学校的校报上反映,不少学生还花钱到附近的负费健身房去。同时,我们学校有四个食堂和两个学生活动中心和一个和北京音乐厅差不多大小的表演艺术中心,但是学生嫌这些建筑太过于分散,希望学校建设一个集学习、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学生中心,内带电影院。当我看到这样的报道,感慨这里的学生真的是生活过于优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希望这样的学生从内心真正去体会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疾苦,甚至仅仅是去体会困难一点的生活,都是天方夜谭。
美国学生的社团活动和业余生活还是很多。但就我观察来看,学生组织的活动规模都比较小,极少有那种劳命伤财的大型表演性活动,比如晚会(值得回味的是,两次大型晚会性质的活动均是中国留学生会组织的)。这让我印象很深刻。对于国内的很多大学生活动,我们可能过于要求场面性和组织性。但另一方面,美国学生对于“社会性”活动均非常热衷。比方说达尔富尔问题的演讲,整个场地人员爆棚,却鲜见我们中国留学生的身影。甚至是介绍四川西面那个自治区情况的演讲,也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我可能是在那里的唯一中国人)。不得不感慨,我们的不少留学生还过着看看书,打打球的类似中学生活。眼下,那位富有争议的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教领袖就要在7月份到我们学校讲学一周,价格不菲的5000张门票在15分钟内售光。不知道我们中国留学生又有什么反应。
在这里,研究生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我已经记不起有几次是晚上11点以前离开图书馆的了。大多数时候都要忙到深夜。然而收获却是显著的。最明显的并不是知识上的提高,因为知识本身在哪里都可以学习,最大的提高来于如何指导自己去学习,也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学习找到动力。仅仅完成课程和导师交给的一些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说我们一直有一个偏见,说中国大学里面的课程设置没有太多用,很多东西都过时了,或者说与工作不相干。不少同学抱怨学的东西没用。那我要说一句公道话,这里的很多课程,甚至大多数课程也和国内一样,与工作毫没关系。把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觉得能力不行的责任推卸给学校,是很愚蠢的。事实上,在美国,如果你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些工作技能没有一项是直接在大学里面教授的,没有,也不可能。抱怨学校的同学们最好多找找自己的原因。
从8月份开始,我就从系里面的助教工作转去我们学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担任研究助理,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关于找工作
到了找工作的时候,虽然自己还不需要现在着急这件事情,但是周围同学和朋友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找工作的艰辛。
总的说来,还是有能力的人先找到了工作,像小义,像我们班的学委。尽管可能并不是最满意的,但是毕竟有了着落。从我的观察来看,大多数找不到工作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比如,要求太高,又要是大型企业,又要解决北京户口,还要“五金一险”。老实说,这简直就是“自绝生路”。去中华英才网上看一看,有多少职位啊,可是大家把目标定太高了,那肯定就没有地方去。
事实上,如果自身条件不够理想,就不应该有那么多的要求。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条件,除了学历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究竟会什么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联想到以前学生网络中心的两位学长,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其中一位甚至是学习法律的,但是最终都在非常好的公司里工作,就可以看出来,有一技之长还是很重要的。
过一段时间,我想写一个更加详细的关于“工作”话题的文章。主要是剖析我们中国人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的。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自由
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到,中国国民根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去谈论自由和民主,不是我们没有条件,而是我们把自由和民主当成了自己获利和徇私舞弊的工具。
其实,现在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多获得自己权利的条件,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自己把这些条件给浪费掉了。
比如高校的研究生报送,本来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给那些有一定特殊才能和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机会,然而,各个学校最终的落实结果却反而是让那些有关系的人能够明目张胆的走了后门。
所以,只有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才能相对公平一点。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