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rchive for the ‘也许都是对的’ Category

的确,考试

有时候我自己也很矛盾。现在大学的考试基本上都采取一个模式:老师划定复习范围或者复习提纲,然后同学们在这个范围内去狂背,自然就能够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更有甚者,直接有很多类似考试题目的题拿给大家做,然后到了考场,同学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似曾相识的题目。

我不明白这样的考试有什么意义。甚至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纵使我自己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我所想要的分数,但并不能代表什么。

有时候非常渴望能够去做一些研究和开发的项目。遗憾的是,每个学期这样的机会都不多,而老师和周围同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自己做了半天,根本没法交流。

意义?

很久不看《GEB》,偶然拿起来,又有了放不下的感觉。关于“意义”的讨论的确很值得探讨。如果真的能够在逻辑和数学的层次建立起“意义”的定义,那么哲学也许完全需要重新构建。

卢旺达

今天我看到《南方周末》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一篇报道,让我非常感慨。一位加拿大的将军曾经在卢旺达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司令,他认为本来可以阻止大屠杀的,可惜联合国和西方国家都没有任何兴趣去阻止这场人类的悲剧。联合国本来都希望撤出所有的维和部队,不过这位将军留了下来,仅仅靠自己的力量去救助周围的人,被卢旺达的人尊称为“卢旺达”的辛德勒。然而,大屠杀的记忆让这位将军回国后无法解脱,两次自杀未遂。最后还是写了一本书,回忆了大屠杀,得过加拿大的总督文学奖。
这篇报道中有两句话非常有震撼力。第一就是报道的标题,西方国家不关心卢旺达是因为这里不产石油。第二就是这位加拿大将军质问自己的话,在卢旺达遭受大屠杀的时候,美国人在关心辛普森的杀人案,他不知道是不是卢旺达的人就不像人,还是有一些人更像人。
其实,卢旺达的悲剧根源也是殖民主义的结果。两个种族完全是人为分开的,没有任何的道理。而互相的仇恨,也是人为煽动的结果。可是,西方社会完全对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难道只有犹太人的屠杀才是屠杀吗?非洲死几百万人和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是一样的吗?
很难说我们每一个人对此都没有责任。人类的悲剧没有人去关注和反思,肯定会重演。

我的一位同学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偶然知道了一个以前的同学(暂且就称之为B)的一些信息。发现比我想象的都还要可怕。首先,我认识B同学很多年了。在我看来,他虽然有一些华而不实,但总归人是好人,至少来说没有很多陋习。不过今天我才知道了他在大学阶段编造的种种谎言。这些谎言形式多种,但是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他居然编造了那么多自己女朋友的信息。我常常以为,对于自己的过去,一个人可以有所保留,但是如果打算完全靠自己去构建过去,无疑是危险的。而B同学,就在这条路上走太远了。问题是,难道他的过去就在真空状态下?我真的觉得很可怕。只不过,B同学见到我的时候,还是很恭敬,毕竟,我知道他的过去,而且还很清楚。没想到他会这样。而同样没想到的是我的那位朋友,因为和B同学在一个班,曾经和他还走得很近,所以更是有一些吃惊。

人有些时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动物。真诚和善良确实不容易。

诺贝尔奖

今天看见了一则消息很让我感动。
说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瑞典学院曾经带话给鲁迅,打算提名他诺贝尔文学奖。不过,鲁迅很快就拒绝了这个提名。理由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还不够这个水平。同时有一句话非常值得深思,就是说,鲁迅害怕自己得了这个奖以后国人会觉得中国的文学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骄傲起来,所以,他觉得自己得这个奖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件事情发生在大半个世纪以前,不过,却说明了很多问题。第一,我们现在有没有必要把一个诺贝尔奖上升到民族感情的地步?第二,即便是得了诺贝尔奖,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鲁迅是诚实的。其实,诺贝尔奖也是很有局限的。真正的大师并不需要这样的评价。可惜,我们常常把学术和艺术上的荣誉当做了荣华富贵的敲门砖,抱着这样的态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诺贝尔奖。一个根本在道德或者是价值取向上就有问题的人,怎么可能在他的研究或者作品中去关心真理,去关心人类灵魂的深处?

以色列在哪里?

伊朗总理最近的一席话惹得前世界为之震撼。他所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欧洲真的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所作所为负责的话,为什么不在犹太人最多的欧洲开辟一个犹太人的国家,而要到亚洲建立以色列。关于这一点,欧洲显得特别愤慨,甚至说觉得不可接受。不过我倒是觉得,贾内德说出了一个事实。
 的确,犹太人出走巴勒斯坦有多少年了?一千年了吧。从原则上讲,那里已经不算是他们的故乡了。多少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突然间,苦难降临到了他们头上,因为这里曾经是犹太人的聚集地,而犹太人受到了欧洲人的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欧洲人为了补偿犹太人,就让犹太人跑到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犹太人国家。欧洲人也许还为之感到自己的高尚和伟大。这是什么逻辑!就好比,我欺负了邻居小朋友,安慰他的方式是允许他欺负另一个邻居。
 而且理由也非常牵强,如果说犹太人因为一千多年前居住在巴勒斯坦就应该拥有巴勒斯坦的话,那么现在的吉普赛人又应该到哪里去建立一个国家呢?那么多的欧洲人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可我们海峡两岸相隔也就不到一个世纪,和犹太人的一千年简直差远了!
 事实上,国际社会上的种种行为从来就是不符合逻辑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争斗完全是人为的结果。现在几乎成为了每一个西方国家的砝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不过,贾内德似乎又显得幼稚了一点。如果他是一个学者,或者是一个艺术家,他这么说非常有道理。可惜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领导人很多时候是不能够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意愿的。美国现在缺少的就是一个借口。现在伊朗人自己提供给了美国。这无疑是愚蠢的。

我们的大学

最近听母亲说,四川大学正在搞教学评估。恰好我们学校上个学年经历了教学评估。我也就有了一些看法。我母亲最近几周周末都被叫到学校去进行考试试卷的检察工作。说明白了,就是因为教学评估需要5年的考试试卷,而四川大学没有那么多的存档试卷,或者试卷并不合格,所以就让老师去篡改以前的评分,甚至伪造试卷。当然我们今天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候已经不吃惊了。毕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觉得,大学办到这个份上,实在是太大的悲哀。

其实就像我们学校,教学评估是优!优又怎么样,老师,同学,其实领导自己也很清楚,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个优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仅仅是一个领导的面子问题。我发觉,我们经常作假,如果作假害了别人也就算了。可问题是我们作假全部都害了自己啊。

教育都没有诚信,怎么指望社会?

对于痛苦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珍惜“痛苦”这个词汇。我觉得这其实是生活的原动力之一。但真正要去解释什么是痛苦,我又显得有一点力不从心。曾经,我非常严肃的探究了痛苦的意义。但是现在我要说的是,我竟然开始怀疑痛苦的存在性。痛苦是不是也是幻象呢?

我一直抱着这么一个想法,解救所有在痛苦中的人。尽管看上去我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但不管怎么说,我总觉得自己应该为整个人类去做一些什么。但是,我突然遗憾的看到,周围的人似乎都不真的痛苦。这就时常让我莫名其妙了。就好像医生被告知不存在病人一样。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乐于叙述一个寓言。假如,一个人的理想就是在蔚蓝的大海边去钓鱼。那么这个人怎么去实现这个理想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现在就去海边。但是,现实的制约是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鱼竿费用等等。于是,他想到了奋斗。那么一提到奋斗,问题就多了。比如,如何奋斗,需不需要上学,需不需要家庭。

可能有人没看懂这个故事的意义。我的意思是说,人的理想本来可能都是很原始,很朴素的。但是为了这些朴素的理想,也许我们要走非常多的路,甚至都是些弯路。当我们挣了几百万的时候,还真有心情去钓鱼吗?未必。

痛苦就在于这里。

永远的爱情

据德国《世界报》和美联社11日报道,一则兄妹乱伦的社会新闻眼下轰动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现年28岁的德国小伙帕特里克于2000年邂逅了失散多年、当时年仅16岁的妹妹苏珊,从此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从2001年至2005年,他们同居一处接连生下了4个孩子。11月10日,莱比锡市法院以乱伦的罪名对帕特里克作出了2年半监禁的处罚,而妹妹苏珊则被判处接受社会机构察看一年。
据报道,帕特里克和苏珊的畸情孽恋始于2000年。时年23岁的帕特里克由于时常受到养父的打骂和嫌弃,便萌生了寻亲之念。养母告诉他,他的生母仍然健在,并且与一个女儿相依为命。
2000年夏,帕特里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穷困潦倒的母亲和时年16岁的妹妹苏珊。帕特里克于4岁那年被送给了现在的养父母收养,而妹妹苏珊也于出生后不久被送人领养,直到6岁时方才重新回到生母身边。
失散多年的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贫寒的日子倒也其乐融融。可惜好景不长,母亲在儿子回家2个月后,便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家中仅剩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作为男子汉,帕特里克主动挑起了生活重担。妹妹苏珊生得如花似玉。在朝夕相处之中,这对苦命兄妹之间居然悄然萌发了爱意。
终于,他们不顾一切地偷食了禁果。由于对避孕措施一无所知,年仅16岁的苏珊不久便怀了孕。从2001年来两人生了4个小孩。(袁海)

怎么说呢,看了这则新闻,突然非常感动。我一直都非常崇尚,最最本真的爱情。虽然这样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

法兰西说了不

是的,在《欧洲宪法》最先提议的国家,伟大的法兰西说了不。

我们浪漫和前卫的法兰西,在最不可思议的时候说了不。当然,这也有很能够理解的原因。“这个宪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高卢人质疑着。是的,没有好处,无法验证自身的民族是不是受到了伤害,在现实中,只能投否决票。

欧洲的融合其实是一个民族融和的过程。在意识层面上,欧洲已经融合在了一起。这个是欧洲几百年历史所让他们感悟的东西。只有以团结的欧盟形象出现在世界上的时候,欧洲才有前所未有的力量。

但是真正要用宪法这样的政治手段去促成合并却困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同,怎么能够做到那么多政府能够都没有私心呢?

不过,欧洲可以为了《欧洲宪法》开始公投。最古老的亚洲却还在混沌中。

有时候很难理解欧洲的这种前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