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也许都是对的’ Category
学位之争
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想到了关于学位的话题。
有人很看重学位,见人就问你是哪里毕业的,嘴巴里不蹦出几个名校的名字感觉无法显示出自己的层次。有人很不在乎学位,觉得有能力就是爷,在社会上吃得开才是王道。两种人都不鲜见。
但是你不能一会儿是第一种人,一会儿是第二种人。你不能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看重文凭,却实际上去编造自己毕业于名校的经历。
我本科不是任何名校,我也没有羞愧向别人提及。我现在的学校也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也丝毫不能让别人瞧不起我。
我羡慕那些毕业名校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有同样的平台和机会,但我绝不稀罕那一张简单的文凭。
英雄不问出处。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骗局有一点更加深刻地认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有一些骗局其实十分容易揭穿。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我们的业界,都缺少最基本的从业素养。
一个简单的事情折射出的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亚洲的世界杯
这两天因为关注世界杯,一时想起了一些多年前的往事。98年世界杯的时候,代表亚洲的是日本、韩国、沙特和伊朗。那个时候,亚洲球队的角色是实实在在的陪太子读书。不仅韩国、日本毫无还手之力,就连当年的亚洲老大沙特也是被德国打得满地找牙。印象最深的还是日本队有一个叫“川口能活”的守门员,在好几场比赛,特别是和阿根廷队的比赛中是左扑右挡,不过依然败下阵来。
令人感慨的是,12年后,亚洲球队,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已经立足于世界足坛,成为了世界杯这一舞台的常客。同时,从鱼腹球队,到节奏掌握自如得以完胜欧洲和非洲球队,我们不能不感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弱小和落后。再看看今天朝鲜惜败于巴西从而赢得尊重(还要加上44年前对阵意大利的球赛),我们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对于他人的观念和看法?
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进则退。20年前,中国还可以称作是亚洲强队;20年的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了职业联赛,经历了第一次冲入世界杯,经历了第一次战胜韩国队,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队的整体水平却没有本质性的进步,甚至慢慢沦落为亚洲二流甚至三流。在占据优势地位的时候没有居安思危,在落后挨打的时候没有奋发图强,于是到世界杯的时候,成为最为感慨的国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比方拿我自己当作一个例子,13年前因为没有报送,于是进入了一所刚刚新办的合作中学。那时候很羡慕那些报送了的同学和进入了第二档次重点中学的同学。10年前的一次中考,我进入了全省最好的高中,我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对象。在第二档次中学的同学还来找我借鉴经验。7年前的高考,我狼狈地考入了北京的一个二流重点大学,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发挥失常”,甚至都羞于提及自己的学校。3年前,我在别人还在为是否找工作或者考研发愁的时候拿到了北美博士奖学金,摆脱了二流重点大学所带来的枷锁。1年前,我发现不少同年龄段的博士生已经开始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和到大公司实习,而自己却一筹莫展,不免紧张和彷徨。然而今天,我却在业界最负盛名的实验室实习,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我通过这10多年的经历,我发现,一个人,不在于他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关键在于,你是否承认自己的位置,是否敢于挑战那些现在还不属于你的位置。我们不能12年前去嘲笑在球门里捡球的“川口能活”,原地踏步12年后,却惊呼日韩今天成为了“世界强队”。这种态度不科学也不可取。个人也是一样,我们既不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不能认为自己是今世天才。
今天看到朝鲜的球赛,让我想到了这些。
什么是International Community
最近在新闻里面经常听到“international community”这个词语。比如,希拉里希望“international community”能够一起来解决也门受到基地组织影响这一事件;比如,美国为伊朗设置的核问题检查的最后期限过去后,“international community”是不是该对伊朗进行新一轮的制裁;再比如,英国首相希望“international community”一起为也门的未来把把脉。当然,也如我昨天说的一样,有人也希望“international community”去制裁中国。
所有这些提及“international community”的国家和人群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从来不打算提及我们真正的“国际社会实体”——“United Nations”(联合国)。因为在这些人眼里,联合国仅仅是一个橡皮图章,甚至可能连橡皮图章都不如。“international community”只是一个来推行自己国家意识的托词和伪装。今天这个community背后的是你英国美国,明天这个community背后的是NATO,后天这个背后就变成了IMF,根据不同的需要,这个community能够方便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接口。于是,以前我们老说帝国主义国家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老说美国施行单边主义,其实我们没有理解别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一次行动,都是international community的又一次出发。所以可以想象,没有哪一次鸡鸣狗盗之举不是在international community的大框架下来进行的。然而,这个community也有脆弱的另一面,比如,除了美国和英国这两家组成的community如此惶惶不可终日,关闭了在也门的大使馆,又有谁把自己的大使馆弄成一个堡垒呢?
这几天,因为未遂的恐怖袭击,美国的主流媒体一下就把目光聚集在了一个可能很多人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国家,也门。然而不管这些人对也门了解多少,态度却是统一的,那就是你也门政府如果不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如果你也门政府还要想拿西方的援助,那么你最好配合我们international community;如果你自己的事情做不好,那么对不起,international community可要替你做了。(可以参看BBC的报道)怎么替你做,伊拉克、阿富汗就是例子。
当然,其实我们也不必要这么较真,因为community,自然也可以理解成一小群人,臭味相投,呆在一起,干些事情。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向大多数人负责。所以,既然这样,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Akmal的启示
Akmal Shaikh, 英国公民,因为“贩毒”,上个月在中国被处以极刑。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想去讨论司法和政治问题。我只是想说一说我个人在看到一些英国人和英国媒体的反应后,所产生的一些感触。
在Facebook上,有一个当初为Akmal请愿的群, 从其被枪决以后则变成了诸多人来表达对Akmal进行人文关怀的场所。这个群已经有了8000多人,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单看这里面很多人的留言,你会觉得Akmal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正义、幽默、有意思,对家庭和朋友都热情达理,并且还对世界的和平充满的向往(有人说,Akmal到中国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推广一首宣传和平的自创歌曲)。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则被描绘成为“愚昧、粗鲁、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共产主义政权”,其人民则是未开化的、被洗脑了的一群没有资格和英国人争辩的下等人。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情感和“正义”的群里,如果有人稍加怀疑Akmal,如果有人稍微为中国政府的抉择辩护,则马上被人围攻为“异类”。同时,一些以抵制中国产品和驱逐中国的外交人员为目的群组很容易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这些人很明显大多数没有到过中国,不会中文,甚至缺乏对中国最起码的认识。于是,无知成为了这些人在思想上、道德上偏见的基础。实际上,我们如果不去评价这些人观点的对错,而去观察这些人的行为,就会觉得这些语气、态度和做法都似曾相识。披着文明外衣下的种族歧视和唯我独尊与口口声声的善良和人权同时交错发展,让人觉得无法理解但又合乎情理。从这些人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世界远非那么简单,一方是先进,一方是落后。来自18世纪和19世纪殖民者的嘴脸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实际上,在最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英国人恼羞成怒,发出了“中国劫持了哥本哈根协议”的吼声。当然,这种愤怒不是来自于正义,而是和Akmal事件一样,来自于盘里的那块被动了的奶酪。
所以,Akmal是不是一个毒贩其实不重要,他2002年因为什么事情而远走波兰也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他是一个英国人,高贵的文明人,就已经足够让其在通向天堂的路上占据了自己的位置。于是,人们记起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巴基斯坦后裔在12月的一天死在了极权的中国。
“反思”不是“反着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反思”这个词变得如此之时髦。只要有人打着“反思”或者是“独立思考”的旗号,仿佛这个人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仿佛面对对手的时候就已经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我在“反思”,那么,反对我的人,就是反对“反思”,那就是站在“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的对立面,那就是不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那就是保守和不开化。
然而,仔细看看“反思党”干的事情,我们就会悄然发现,其实“反思”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或者是能力,他们干的就是“反对敌人所赞同的,赞同敌人所反对的”。简单一点的举动就是“反对所有政府的行为”,稍微夸张一点的则是“反对一切中国的行为”。当然,我如果这样说,有人会跳出来急,但是“反思党”的种种行为有时候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所以,我称那些天天把“反思”挂在嘴边的人是“反着思考的人”。
英语里面有一个短语叫Critical Thinking,翻译过来可以说是“批判性思考”。但是,这种批判性思考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把一切“取反”。我最早接触Critical Thinking还是要从准备GRE的作文的Argument说起。这个作文是让大家根据某个段落,找到这个段落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逻辑上的不足。最开始的时候,我很难找到这些不足,感觉里面说得东西都非常正确。后来,慢慢地,知道了如何去找,懂得了一些的最基本的逻辑错误,比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等。到最后,基本上是非常容易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把文章写好,而且可以找到非常多的逻辑毛病。
后来到了美国学习,很多课程都需要我们阅读论文,写论文的读后感,也就是找这篇文章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特别是“为什么不好”,也就是缺陷部分,一开始常常不容易找到,初学者很难看出一篇精心准备的文章到底缺在哪里。然而,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我基本上可以找到每篇文章的毛病和缺陷,哪怕是非常经典的文章。我曾经对此非常得意。而且,每次在课堂讨论上,我也经常踊跃发言,常常言中文章的要害。于是,我有一点飘飘然地以为,做学问就是这么简单,把别人的问题找到以后,我自己做起来就相对轻松了。
这种错觉直到我自己开始真正入门搞一些科研为止。
事实上,我发现,要搞出一个,哪怕是有缺陷,哪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但是具有发表价值的科研成果都非常困难。而且,最关键的是,我慢慢才能理解那些我曾经有一些不屑的文章中的缺陷是怎么产生的,有一些又是如何地不可避免。
所以,说到这里,我想表明的是,Critical Thinking的真正含义是让大家反复思考,真正去了解和思考一个事物的正反面,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哪些错误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哪些是能够避免的,哪些是能够改进的,哪些是为了改进而需要牺牲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手段有哪些,等等。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发现了那些曾经被我批判的文章的闪光点,看见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慢慢地心态也就调整平和了。于是,我再也不会因为找到别人文章的一点缺陷而感到兴奋,反而会去仔细思考,如果是我,这个缺陷能够克服吗?
因此,我把Critical Thinking的过程解释为“反复思考”,可能也不算是过分。说这个的目的其实是想表明,“思考”一个问题,达到了解和进步的目的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地面对这个问题的。如果仅仅是发泄情绪,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就没法达到我们心中的目的。
反过来说说“反思”,如果仅仅是“反着思考”,那么无疑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我们希望的是“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不懂得地方。有些人以为,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声音,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误解,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因为最后只有“解决方案”才是最终呈现在其他人面前的东西。
开幕式那天我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采访美术家陈丹青,这个最爱提反对意见的国内美术家在奥组委中担任顾问。当两个嘉宾轮番“质疑”了开幕式的一些情况后,陈丹青说, “我现在只能耍赖说,如果是你,你怎么办?换了你,你怎么做?”一下让两个嘉宾哑口无言。是的,“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就可以很容易打消那些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反思”,让我们看看是不是“反着”就一定有效果。
“反着思考”其实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廉价的思考,但也许是最无用的思考。更何况,有人真的就把问题的反面想得那么透彻了吗?我看是未必。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摩擦
谁也没有想到,格鲁吉亚在8月8日发起了行动,目的,当然被称作是“统一国家”。在我们对这件事情做进一步的判断之前,我先把关于这次冲突的一些基本小知识发在这里,重点部分,我用红色标注出来。大部分信息摘自Wikipedia。
———————————————————————————–
格鲁吉亚,原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称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一份子(于2006年2月退出),首都第比利斯。国土面积69,700平方公里,人口5,443,359(1989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占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多数信仰东正教,其他信仰伊斯兰教。位于亚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
格鲁吉亚文化发展极早,可追溯自青铜器时代,当时各部落业已形成,青铜器之制作技艺出现后,不同部落间方开始正式交流。西元337年起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之传入使古格鲁吉亚文字消逝无踪,而由希腊文及叙利亚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
此后三百年格鲁吉亚一直卷入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之斗争中。其后曾经历阿拉伯与亚美尼亚人之统治,1220年蒙古人大举入侵高加索,1386年至1403年间受帖木儿侵袭,格鲁吉亚经济文化遭严重破坏,从此一蹶不振。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格鲁吉亚与西方联系自此中断三百年。
1783年沙俄势力进入该区,俄国保护格鲁吉亚之完整并拥有其宗主权。1804年至1864年间,格鲁吉亚诸国相继被帝俄兼并。1921年2、3月间,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并于1936年并入苏联,改称为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85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力提倡开放与改革政策,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欲摆脱苏联;1990年,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决议前苏联之联邦条约违法,并发表主权宣言,更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8月,软禁前苏联总统戈巴契夫的夺权政变失败后,以俄罗斯为首之十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格鲁吉亚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4月,“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
值得注意的是,格鲁吉亚是很多前苏联领导人的故乡,包括斯大林、贝利亚和先在戈尔巴乔夫任中担任外交部长后来担任格鲁吉亚总统的谢瓦尔德纳泽。其中,西方社会对谢瓦尔德纳泽评价颇高,认为其是苏联的终结者之一。
———————————————————————————-
南奥塞梯位于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北部,曾为前苏联时期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州。
南奥塞梯于19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宣布实质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但该国并未得到联合国(联合国仍认为该国为格鲁吉亚的一个省分)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承认,却实质控制了南奥塞梯地区,并希望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加盟共和国)合并。不过格鲁吉亚仍透过其在2007年4月所成立,一个由少数南奥塞梯人(即前分离主义份子政府成员)所领导、名为南奥塞梯临时行政体(详见下文)的临时行政组织,控制了南奥塞梯东部与南部的部分地区。
南奥塞梯人起源于奄蔡,是萨尔马提亚人其中的一支部族。他们在中世纪时期受到格鲁吉亚与拜占庭的影响,成为基督徒。由于匈奴人的统治,他们被逐出在现在俄国顿河以南的家乡,部分并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格鲁吉亚。来到格鲁吉亚的奥塞梯人分成了三部分:西部的Vigor,受到伊斯兰的影响、南方的Tualläg,形成今日的南奥塞梯、与北方的Iron,形成今日的北奥塞梯。北奥塞梯于1767年开始,就接受俄罗斯的统治。大部分的奥塞梯人都信奉基督教,只有少数的穆斯林。
今日的南奥塞梯连同格鲁吉亚其他地方,于1801年被沙俄吞并。 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奥塞梯人成立国家委员会,主张奥塞梯人的自治。国家委员会很快的被呼吁将南奥塞梯并入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所控制。十月革命发生后,南奥塞梯成为了孟什维克派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的一部份,但北奥塞梯却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派的泰历克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份。1918-1920年间,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政府与受到苏维埃联邦政府支持的奥塞梯反抗军的战场。茨欣瓦利被奥塞梯叛军占领并掠夺,格鲁吉亚人被屠杀 。奥塞梯方面的资料则显示战争中有5000名奥塞梯人被杀害,13000人因疾病与饥饿而死亡。在几次对格鲁吉亚的反抗失败后,奥塞梯人弥漫着同情苏联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情绪。
1921年,前苏联第11红军击败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并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许多奥塞梯人也参与了这次进攻格鲁吉亚的战役。格鲁吉亚苏维埃政府为了感谢奥塞梯人,于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并以当时格鲁吉亚人仍占多数的茨欣瓦利为首府。虽然南奥塞梯有自己的语言(奥塞梯语),但俄语和格鲁吉亚语都是官方语言之一。现时,俄语是首都的分离政府唯一的行政语言,而在前苏联统治时期,在格鲁吉亚地方政府的管治下,除了奥塞梯语在整个地区通行,亦可在学校里教授和使用。
南奥塞梯遍布著由奥塞梯人与格鲁吉亚人组成的村庄。其中南奥塞梯最大城市茨欣瓦利与绝大部分的奥塞梯人聚落都由南奥塞梯分离政府所控制,而居少数的格鲁吉亚人聚落则由格鲁吉亚政府所控制。彼此间的犬牙交错增加了发生冲突的危险性,而任何想要划分国界的努力都将产生大规模的人口移动。
此等政治分歧至今仍未解决,而南奥塞梯分离主义政府(即“南奥塞梯共和国”)也一直有效的独立于格鲁吉亚的统治权之外。双方在谢瓦纳兹当政时期(1993年-2003年)曾有数次谈判,但收效甚微。继任格鲁吉亚总理的诺哈德利(Zurab Noghaideli)则将格鲁吉亚政府统治权置于最优先,誓言要把南奥塞梯和另一个宣布独立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纳入中央政府掌握。他在2004年成功结束阿扎尔的独立状态后,就希望南奥塞梯也能有一样的结果,并致力于将南奥塞梯问题国际化。2005年1月,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将格鲁吉亚对于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想法提交欧洲理事会国会议员大会。同年10月,美国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也在OSCE于维也纳的常设委员会中,表示支持的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和平计划,虽然该计划为分离政府所反对。
1991年11月28日,当时的南奥塞梯分离主义政府宣布独立自格鲁吉亚,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
2006年9月11日,南奥塞梯共和国政府宣布将在当年11月12日,举行继1992年以来的第二次独立公投,以决定南奥塞梯“是否维持之前所宣称的独立状态”[10][11]。
这次投票并未受到国际各大组织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承认[12]。欧洲委员会(COE)秘书长特里•戴维斯在9月13日指出,将不会有任何国家接受此次公投的结果,他并希望南奥塞梯政府能尽快与格鲁吉亚展开谈判。同日,欧洲联盟的南高加索特使Peter Semneby在莫斯科指出,这次公投对于欧洲联盟将不代表任何意义,他也认为公投的举动对于南奥塞梯的和平进程没有帮助。
根据南奥塞梯茨欣瓦利当局的说法,本次公民投票投票率超过95%,其中99%支持独立,96%支持爱德华·科科伊季(Eduard Kokoity)担任南奥塞梯共和国的临时总统,而且本次投票是在34个包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际选举观察团的监督之下进行的。
与此同时,科科伊季的反对者南奥塞梯救世联盟(The Salvation Union of South Ossetia)组织了自己的选举,并由境内的格鲁吉亚人与少部分南奥塞梯人另外选出了德米奇·萨那科耶夫担任南奥塞梯的总统。萨那科耶夫宣称自己得到了格鲁吉亚人的全力支持,并于2007年成为格鲁吉亚支持的“南奥塞梯临时行政体”的首长。
格鲁吉亚官方虽然从不承认南奥塞梯的独立,不过却在2007年4月成立了一个由少数南奥塞梯人(即前分离主义份子政府成员)所领导、名为南奥塞梯临时行政体的临时行政组织,并将允许第比利斯市政府通过当地领导人士管理南奥塞梯地区,同时与奥塞梯政权(即“南奥塞梯共和国”)就有关其最终地位以及矛盾解决等问题进行谈判。
2007年7月13日,格鲁吉亚成立了一个在格鲁吉亚治权下促进南奥塞梯自治的委员会,由总理诺哈德利担任主席。根据格鲁吉亚官方的说法,该自治体将在与南奥塞梯社会里所有势力展开全面对话的架构下进行。
————————————————————————
阿布哈兹,又译作阿布凯西亚,本是格魯吉亞的自治共和国,首府在苏呼米。阿布哈兹事实上处于独立的状态,然而它不被格魯吉亞及国际社会承认。
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兹宣布独立,格魯吉亞军队于同年8月进入阿布哈兹,但在1993年9月被击败。1994年,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主导的CIS的干预下,双方停火,随后俄罗斯军队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但主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阿布哈兹83%的领土被位于苏呼米市受俄国保护的分离主义势力控制,剩余17%的领土受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政府管理,该机构位于科多罗河流域(位于阿布哈兹北部,与俄国接壤)并被格魯吉亞政府承认。阿布哈兹问题是格魯吉亞和俄罗斯联邦的主要纠纷之一和两国之间一系列紧张局势的源头之一。
未必所有人都能够安心看完上面所有的简介,其实英文的要更加详细些。总的说来,在格鲁吉亚发生的就是种族、国家主权、历史和地缘政治的综合冲突。下一篇文章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对待这样冲突时国际社会的反应。
海外看中国奥运会开幕式
周六的文章没有通过“审查”,不过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应该留下一些感想的。于是,我重新振作精神,写下了下面的的语句。
周五的时候因为在上班,加上因为版权的缘故,只能看见新浪网和NBC零星放上的图片,以及看看文字信息,但是还是让我很激动。后来晚上才看了NBC的录播,尽管信号不太好,而且因为中间从伯利恒到费城近两个小时,最好的段落已经错过,但是我依然为整个开幕式叫好。昨晚又在网上看了MSNBC的精选片段,看出了张艺谋的很多匠心独运之处。
当然,我个人最担心的或者说是最遗憾的,莫过于晚会对于纯西方观众的理解有一定的挑战意味。虽然视觉效果很不错,但是很多文化符号大家是否能够完全看懂,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问题。前两天,MSNBC还在介绍“长城”、“故宫”这样的我们以为已经人人皆知的中国象征符号,现在看来,还仅仅停留在介绍阶段,那么,在无知的背后,偏见自然就产生了。有不少西方报道对于中国的描述还停留在Communism China这一意识形态的思考阶段。当然已经对于意识形态的词语逐渐淡忘的时候,西方还是因为对于斯大林式的苏联共产主义的厌恶和对希特勒式的纳粹集权的恐怖,不少人对于中国的看法,恐怕停留在和对北朝鲜差不多。然而,连NBC的支持人站在故宫中央也承认,这个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可即和前苏联不同,也和美国不同,这也许就是他们所说的中国特色吧。
在科技发展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我突然发现,东西方的鸿沟还是依然深邃。当然,我们的“孔子”、“功夫”已经走向了世界,但是中国和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依然模糊,不光是西方,连我们自己也没有真正给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找到一个稳定的定位。所以,两个不同的中国形象就激烈地碰撞起来。一个是像苏联那样的“集权中国”,尽管我们自己作为个体已经逐渐在远离这个中国,但是从外部看,这个中国的印象还好是长久地印在很多人心里。另一个则是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尽管很多西方媒体不愿意承认,可这个中国却千真万确地慢慢走来了。所以,这次开幕式乃至整个奥运会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重新梳理中国的形象。
当我们的产品已经能够到达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输出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呢?这次开幕式是外国元首出席最多的一次奥运会开幕式,美国总统布什全家都出席了,而且这也是第一次美国总统出席外国的奥运会开幕式。这些说明了什么呢?当然,不少人的借口是,“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但,那又怎么样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利用一下这样的机会呢?
不少西方媒体看完开幕式都说了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的话,但是有一个思想是一致的,“中国已经崛起”。
(本文同时发布在hongliangjie.blogspot.com和blog.hongliangjie.com)
替罪羊是最好找到的羊
中国国奥队的总教练杜伊诺维奇下课了。在离奥运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足协口口声声奥运之上的战略下,在曾经力挺现又力废其的足协相关领导谢亚龙的安排下,杜伊离开了。
现在对中国足协的做法是骂声一片,除了骂谢亚龙的声音以外,就是骂现行中国足球的管理制度的。球员骂,教练骂,记者骂,甚至足球官员自己也骂。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球的一切失败都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个对象——“体制”。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足协的领导包括谢亚龙(去年亚洲杯以后)、足球记者、俱乐部、球员都可以非常容易说出目前中国足协的问题,那就是“体制问题”,仿佛只要“体制”对头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细细琢磨一下,蛮有意思。“体制”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虽然实在但是很难说清的东西。尤其是怎么界定,谁来定义,这似乎并不清楚。可是现在,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却成为了最实在的东西,在中国足球这个领域,那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万恶之首。然而,真正当大家去分析体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就拿中国足球来说,这里的“体制”是指“足协体制”?“联赛体制”?“教练体制”?“球员管理体制”?“企业赞助体制”?“舆论监督体制”?抑或是所有这些的总和?恐怕不同的人心中有着不同的答案。
纳闷的是,前些年我们还经常提“球员水平”、“教练水平”、“技战术”这样比较实际的问题,现在谁也懒得说了,直接两个字“体制”,即简单又正确,然后外加一大段空中楼阁一样的论述,很多人就觉得自己站在了道德的高原上。“体制”外仿佛是晴空万里。
当然,我今天并不是想聊中国足球,其实这里所展现出来的现象正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抱的心态和处世态度。
地震救灾有一些问题?体制!赈灾捐款有问题?体制!华南虎有问题?体制!老师逃跑有问题?体制!干群关系有问题?体制!股票有问题?体制!楼市有问题?体制!警察有问题?体制!甚至,自己有问题?那也是体制!
大家不要笑,如果你不信,拿出现在的报纸,看看时政评论,如果有哪一篇文章不谈论“体制”,那么这一篇文章是引起不了大家的兴趣的,或者说是某一些人的兴趣,这篇文章自然也就没有“高度”。中国人只能像已经编程的机器人,按照某种程序(制度)来运行,只要这个程序(制度)有一点问题,连自检的能力都没有,必须直到有人来重新编程,才能运行。是这样的吗?
好,假设大大小小的“体制”真有问题,那我们怎么办?很多人已经给出了答案:套用某些成功的“体制”。那么,从现在上说,要解决上面的那么多“体制问题”,有人建议那就得“经济上套用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政治上套用自由民主宪政法律”。说得让人都有点热血沸腾。
不过,有旁人提醒,泰国也套用了这个体制,但是避免不了军人政变;印度也套用了这个体制,但是避免不了贫富悬殊;南美诸国也套用了这个体制,但是避免不了国家动荡;甚至早年的伊朗也套用了这个体制,最终居然回归政教合一。这如何解释?
那肯定是他们这些国家的体制出了问题!按照“体制论”,这就是必然的结果。
那如何解决?答案最后终于揭晓:那就必须几乎原封不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不!最好直接照搬美国的做法。把美国人的生活从小到大都复制到中国,于是问题就会解决。
当然,“体制论”者是不会这么说的,任何人都不会这么说。可我们不敢保证不是任何人心中就不这么想。
“体制”是最容易找到的一个替罪羊。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把各种规模的问题划归为体制问题。当我们轻松讨论“体制”的时候,管理、能力、沟通、责任这些东西,甚至再细致的技术和数据被忘掉一干二净。然而,人最终还是要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社会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实际的力量去解决。
苏联剧变的时候,人们推翻了认为是“万恶之源”的苏共,然而,“制度”的变更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富强,其中的经验教训现在又有多少人去认真思考过?
拿着“制度”、“体制”说话的人,有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些问题?
要想改变别人,不如首先改变自己
“要想改变别人,不如首先改变自己。”这不是什么励志故事,而是当前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起来看看奥巴马的表演:
1)在刚刚参选的时候,奥巴马曾经表示,要在六个月之内将美国军队撤出伊拉克,后来又增加至十六个月。虽然外交政策方面的专家一再指出,设下这样的期限等于让美国自缚手足,但是奥巴马却因此赢得了大批反战人士的选票。在七月四日美国独立日之前奥巴马忽然宣布,他的伊战政策将有所调整,不一定设置撤军期限,甚至也可能让少数美军持续驻扎在伊拉克。有趣的是,这其实是麦凯恩的一贯政策。
2)布什政府在没有法庭许可的情况下对涉嫌与恐怖活动有关的美国公民实行电话监听,遭到自由派的猛烈批评。不久前,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等组织支持遭到监听的公民控告电话公司,国会中的共和党人相应提出了一个名为“外国情报监查法”的提案,保护电话公司免遭公告。当时奥巴马表示,他将竭尽全力——包括在参议院中进行无限制讲演——来制止这一法案的通过。然而在获得提名之后不到二十天,他便突然表示自己将支持这个法案,让自由派人士大为惊讶。
3)在初选期间,奥巴马大力抨击自由贸易政策,呼吁全面进行贸易保护,甚至表示要重新修订甚至取消北美贸易协定。初选一过,他就承认当初的话说过了头,立即改为从原则上支持自由贸易。
4)布什政府在过去七年中将大量的联邦资金用来资助宗教团体的社会计划,包括提倡青少年避免婚前性行为、“挽救”堕胎者,等等。这类计划遭到自由派的强烈批评。可是奥巴马从自由派的立场上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但赞扬布什的政策,并且表示上台之后会继续甚至扩大这一政策。
5)最高法院不久前判决华盛顿市禁止手枪的法令违宪。一贯支持枪支管制的奥巴马,却马上表示支持最高法院的判决。在死刑、伊朗等问题上,奥巴马也转了弯。他和共和党的麦凯恩在政策上的区别越来越模糊。
——————————————————————————————————————
这些是民主党人龚小夏在她的博客http://gongxiaoxia.tianyablog.com/中总结出来的。龚小夏是希拉里的支持者,总结这些无疑有一点带讽刺奥巴马的意味。有意思的是,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改变”。看来,他在有可能改变美国之前先拿自己做起了范例。
龚小夏质疑,总统候选人是否应该有道德底线。不过遗憾的是,她所推崇的希拉里也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几天前还和奥巴马针锋相对,互相不买账,几天之后就开始大肆宣扬支持和和解,甚至一度传言有可能作为副总统的候选人,这难道就有了道德底线?
奥巴马做了每一个政客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其“外包装”则是一个鲜亮和激进的年轻人。那些已经被鼓吹起来的民众才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顾及奥巴马已经发生的种种变化。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经说了,一个“改变”就足以让对现实不满的很多人热血沸腾,哪儿会管这种改变最先发生在谁身上。
奥巴马的改变其实是一种竞选策略。因为早先的政策过于激进,已经得罪了不少保守派和中上层人士,如今的改变是一种回归,让自己和麦凯恩越来越像。当大家分不出来两者的差别时,奥巴马热血的演讲和“改变”口号的魔力就派上了用场。不过,有一点让人疑惑的是,这么一改变,究竟什么是竞选策略,什么是奥巴马真实想法呢?谁说得清楚?
当大选一过,不管是奥巴马和麦凯恩也许都可以好好庆祝,大家都有所得。最终没有改变的恐怕还是那些真正想改变命运的人。然而,把自己命运寄托在那个突然代表了你的候选人身上是不是也是一种无知和天真呢?
其实,仔细观察选举,我们可以思考的还有很多。
List of Riots in United States
因为最近的一些事情,我打算看看我所在的美国是如何处理的,在Wikipedia上找到了一个列表,然后我下面摘抄一下关于美国的部分(从1900年到现在):
1901 – Denver Riots, (Denver, Colorado, USA)
1901 – New York Race Riots,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01 – Pierce City Riots, (Pierce City, Montana, USA)
1902 – Liverpool Riots, (Denver, Colorado, USA)
1903 – Bloomington Race Riot, (Bloomington, Indiana, USA)
1903 – Motormen’s Riot, (Richmond, Virginia, USA)
1906 – Atlanta Riots, (Atlanta, Georgia, USA)
1907 – Bellingham riots, (Bellingham, Washington, USA)
1908 – Springfield Race Riot, (Springfield, Illinois, USA)
1916 – Everett massacre, (Everett, Washington, USA)
1917 – St. Louis Strikebreakers Riot, (St. Louis, Missouri, USA)
1917 – East St. Louis Riot, (St. Louis, Missouri & East St. Louis, Illinois, USA)
1917 – Springfield Vigilante Riot, (Springfield, Missouri, USA)
1917 – Houston Riot (1917), Houston, Texas, USA
1919 – May Day Riots, (Cleveland, Ohio, USA)
1919 – Red Summer, (USA)
1919 – Chicago Race Riot, (Chicago, Illinois, USA)
1919 – Boston Police Strike,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1919 – Pennsylvania Steel Strike, (Pennsylvania, USA)
1919 – Elaine Race Riot, (Elaine, Arkansas, USA)
1919 – Longview Race Riot, (Longview, Texas, USA)
1919 – Washington, DC Riot of 1919, (Washington, D.C., USA)
1921 – Tulsa Race Riot, (Tulsa, Oklahoma, USA)
1922 – Herrin Mine Massacre, (Herrin, Illinois, USA)
1929 – North Carolina Textile Strike, (North Carolina, USA)
1929 – Auburn Prison Riots, (Auburn, New York, USA)
1930 – Sherman Race Riot, (Sherman, Texas, USA)
1931 – Joliet Prison Riot, (Joliet, Illinois, USA)
1931 – Chicago Eviction Riot, (Chicago, Illinois, USA)
1931 – Hawaii Riot, (Hawaii, USA)
1931 – Greek nationalist riots (Nicosia, Cyprus)
1932 – Dearborn Massacre, (Dearborn, Michigan, USA)
1932 – Bonus Army March, Spring/Summer, Washington, D.C., USA
1934 – U.S. Nazi Riot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34 – Minneapolis Teamsters Strike of 1934 Minneapolis, Minnesota ,USA
1935 – Souther Tennant Farmers’ Union Riot, (Arkansas, USA)
1935 – Harlem Race Riot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37 – Memorial Day Massacre (Chicago, Illinois, USA)
1943 – Zoot Suit Riot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1943 – Detroit Race Riot (1943), (Detroit, Michigan, USA)
1949 – Peekskill Riot (Peekskill, New York, USA)
1964 – New York City 1964 race riot, July 18-23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64 – Rochester 1964 race riot, July 24-25 (Rochester, New York, USA)
1964 – Jersey City 1964 race riot, August 2-4 (Jersey City, New Jersey, USA)
1964 – Paterson 1964 race riot, August 11-13 (Paterson, New Jersey, USA)
1964 – Elizabeth 1964 race riot, August 11-13 (Elizabeth, New Jersey, USA)
1964 – Chicago 1964 race riot, August 16-17
1964 – Philadelphia 1964 race riot August 28-30
1965 – Watts Riot, Aug. 1965,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1966 – Fire Hydrant Riots, July 1966 (Chicago, Illinois, USA)
1966 – Hough Riots, July 1966 (Cleveland, OH, USA)
1966 – Hunter’s Point Riot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1966 – Compton’s Cafeteria Riot, August 1966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1966 – Waukegan Riot, Aug. 27 (Waukegan, Illinois, USA)
1966 – Benton Harbor Riot, August-September 1966 (Benton Harbor, Michigan, USA)
1966 – Atlanta riot of 1966, Sep. 6 (Atlanta, Georgia, USA)
1966 – Sunset Strip curfew riot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1967 – Roxbury riot, June 2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1967 – Tampa Riots of 1967, June 1967 (Tampa, Florida, USA)
1967 – Buffalo riot, June 27 (Buffalo, New York, USA)
1967 – Cairo riot, July 17 (Cairo, Illinois, USA)
1967 – Durham riot, July 19 (Durham, North Carolina, USA)
1967 – Memphis riot, July 20 (Memphis, Tenn., USA)
1967 – 1967 Newark riots, July 1967 (Newark, New Jersey, USA)
1967 – 1967 Plainfield riots, July 1967 (Plainfield, New Jersey, USA)
1967 – Cambridge riot of 1967, July 1967, a.k.a H. Rap Brown riot (Cambridge, Maryland, USA)
1967 – 12th Street Riot, July 1967 (Detroit, Michigan, USA)
1967 – Minneapolis North Side Riots, Minneapolis-Saint Paul, Minnesota
1967 – Milwaukee riot, July 30 (Milwaukee, Wisc., USA)
1968 – Orangeburg, SC riot and Orangeburg Massacre, (Orangeburg, South Carolina), USA)
1968 – 1968 Washington, DC riots, April 1968 (Washington, D.C., USA)
1968 – 1968 Chicago, Illinois riots, 1968 (Chicago, Illinois, USA)
1968 – Baltimore riot of 1968, April 6-12 (Baltimore, MD, USA)
1968 – Chicago riot of 1968, a.k.a West Side Riots, April 7-14 (Chicago, Illinois, USA)
1968 – Wilmington Riot of 1968 April 1968 (Wilmington, Delaware, (USA)
1968 – Kansas City riot of 1968, April 1968 (Kansas City, MO, USA)
1968 – Salisbury riot, May 18-20, (Salisbury, Maryland, USA)
1968 – Louisville riots of 1968, May 27, (Louisville, Kentucky, USA)
1968 – Glenville Shootout, (Cleveland, OH, USA)
1968 – Martin Luther King jr. riots (related: 1968 Chicago, Illinois riots, 1968 Washington, DC riots)
1968 – 1968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riot, Aug. 1968, (Chicago, Illinois, USA)
1969 – Stonewall Riots, June 1969,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69 – York Race Riot, July 1969, (York, Pennsylvania, USA)
1969 – Zip to Zap, May 9–11, 1969 (Zap, North Dakota, USA)
1969 – Battle of the Bogside, August 1969 (Derry, Northern Ireland}
1969 – Days of Rage, Oct. 1969, (Chicago, Illinois, USA)
1970 – Augusta Georgia Riot, May 1970, (Augusta, Georgia, USA)
1970 – Asbury Park Riots, July 1970, (Asbury Park, New Jersey, USA)
1970 – Kent State shootings, May 1970, (Kent, Ohio, USA)
1970 – Hard Hat riot, Wall Street, May 8, 1970,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70 – Koza riot, December 20, (Ryukyu Islands, USA, later Okinawa Prefecture, Japan)
1971 – May Day Protests 1971, May 1971, (Washington, D.C., USA)
1971 – Camden Riots, August 1971, (Camden, New Jersey, USA)
1971 – Attica Prison uprising, (Attica, New York, USA)
1971 – San Quentin Prison riot, (San Quentin, California, USA)
1974 – Cherry Blossom Festival at the Richmond Stadium, (Richmond, VA, USA)
1975 – Livernois-Fenkell riot (Detroit, Michigan, USA)
1977 – New York City Blackout riot, July 1977,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1979 – Disco Demolition Night, (Chicago, Illinois, USA)
1979 – White Night gay riots, May 1979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1979 – Greensboro Riot/Shootings, Nov. 1979, (Greensboro, North Carolina, USA)
1980 – New Mexico State Penitentiary Riot, (Santa Fe, New Mexico, USA)
1980 – Chattanooga Riot of 1980, (Chattanooga, Tennessee, USA)
1980 – Arthur McDuffie riots, May 1980, (Miami, Florida, USA)
1982 – Washington Anti-Klan protest 1982, Nov. 1982, (Washington, D.C., USA)
1982 – Miami Riot, Overtown Riot, Dec. 1982, (Miami, Florida, USA)
1983 – Sing Sing Prison Riot, Jan. 10, (Ossining, New York, USA)
1987 – Tampa Riot 1987, Feb. 1987, (Tampa, Florida, USA)
1987 – Pioneer Days Riot, (Chico, California, USA)
1987 – Atlanta Prison Riots, (Atlanta, USA)
1988 – Tompkins Square Park Police Riot, August 1988 (East Village, Manhattan, New York City)
1989 – SCI Camp Hill Riots, Sept 1989 (Camp Hill, Pennsylvania, USA)
1989 – Miami Riot 1989, Jan. 1989, (Miami, Florida, USA)
1989 – Tampa Riot 1989, Feb. 1989, (Tampa, Florida, USA)
1991 – 1991 Washington, DC riot in D.C.’s Mount Pleasant neighborhood, May 1991, (Washington, D.C., USA)
1991 – Crown Heights Riot, Aug. 1991, (Brooklyn, New York, USA)
1992 – Los Angeles riots/Rodney King riot, April-May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1996 – St. Petersburg, Florida Riot 1996, Oct. 1996, (St. Petersburg, Florida, USA)
1998 –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student riot, May 1998, (Pullman, Washington, USA)
1999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tudent riot, April 1999, (East Lansing, Michigan, USA)
1999 –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1999, November, 1999 (Seattle, Washington, USA)
2000 – Los Angeles Lakers riot, June 21, (Los Angeles, California)
2001 – Philadelphia Mardi Gras Riots, February 2001, (Philadelphia, PA, USA)
2001 – Seattle Mardi Gras Riots, February 2001, (Seattle, WA, USA)
2001 – 2001 Cincinnati Riots, April 2001, (Cincinnati, Ohio, USA)
2002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tudents following their team’s victory in the 2002 NCAA tournament, (College Park, Maryland, USA)
2002 – Ohio State University pos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otball game riot, November 2002, (Columbus, OH, USA)
2003 – Benton Harbor Riot, June 2003 (Benton Harbor, Michigan, USA)
2005 – 2005 Toledo Riot, October 2005, (Toledo, Ohio, USA)
用红色突出的是两次很典型的。1970年,美国国民警卫队在Kent State University当众打死四名反越战学生。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8人死于执法机关,2人死于国民警卫队。
有人因为开枪就大肆渲染,那么我想说,事实已经证明,开枪与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手法。至少美国在这一百年来运用得比我们娴熟多了。
看了看这些内容,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想想这些用我们的话讲“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尽管从上面的列表中看,美国的“群体性事件”最近几年有减缓的迹象,但是这仅仅说明较好的经济让大家忽视了一些社会矛盾而已,根本问题是否解决很值得怀疑。
此列表也提醒那些把美国当作“乌托邦”的人,有些东西和“民主”、“自由”关系不大。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