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rchive for 9 月, 2011

美国的就业

下周,美国总统要到硅谷湾区来座谈就业问题。LinkedIn最为目前美国本土的知名的在线人力资源提供商,届时将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公司首席执行官将作为到时候的现场协调人,公司也将随即选取50人来参与现场的活动。

奥巴马最近一年多来为了就业问题不可谓不操心,多次发表专门的演讲。然而,仔细观察和体会美国现在的社会结构,就会知道就业问题在美国短期内不容易解决。有很多问题是结构性的,是经年积累下来的,绝不是简单归罪于自2008年来的经济危机那么简单。

大的道理我们这里不说,只是说几个简单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学习和工作机会被留学生和移民所获得。美国本土就业市场未见得能够完全消化这些人力资源。不少人选择回到祖国寻找机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规模地外包各种业务。有的公司在国外的工程师团队不仅仅是做简单的编码的工作,逐渐开始承担更加复杂的任务。美国本土不少行业的劳工市场在工会和高福利的阴影下逐渐变成一潭死水。

其实更深次的原因则是美国,这一全球化的极力鼓吹者,恐怕自己也没有真正准备好全球化进程。原本的想法是很美好的,美国本土留下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低附加值的产业逐渐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去(比如印度和中国)。这样,美国本土可以保证大家过着轻松工作、高工资、高福利的生活。

然而这个如意算盘很快就被打破了。原因至少有两点。第一,大规模海外廉价劳动力让不少行业的在海外发展的成本不断降低。于是,越来越多的业务迁徙到海外。第二,不少从事低附加值产业的国家也想慢慢升级产业,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于是,原以为可以在本土包住的高科技产业也被新兴的国家竞争力所挑战。这两个原因导致了美国的工业规模被急剧压缩。

虽然本届政府叫嚣创造就业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太多起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行业可以创造出这么多的岗位,而不是大小公司们不想去创造岗位。如果没法调整产业结构,那么,就业问题在短期内是无解的。

911十年随想

十年前,2001年,依稀记得是在凤凰卫视的电视上看见了燃烧着的大楼。心中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之前两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初中的历史老师跳上升旗台高喊爱国口号。后来,又出了南海撞机事件,那感觉就是帝国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在家门口晃悠。

然而很反讽的是,当时的我一心想要出国,逃离在当时的我看来,一文不值的祖国。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毕竟人都是向往强者。不过美帝国主义当时倒不这么看,连续两次把拥有入学通知书和奖学金证明的我挡在了美国的大门外。理由,“太年轻了”。上了大学以后,因为专业学习的是计算机科学,所以还是立志于能够到美国攻读研究生,这个愿望终于在2007年实现。

然而,在美国生活的四年多时间,并没有让我这个对美国抱着无数幻想的青年感觉到了天堂,也没有让我觉得自由和民主的空气格外的清新,相反,我逐渐地对这个国家,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让我又重新去认识我的祖国和民族。

在美国这几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了解了更多911的争议。这里,我不想去叙说这些争议。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接触越多各种评论和争议,我越觉得,911似乎有其必然性。

站在防弹玻璃背后的小布什和奥巴马总统让人觉得美国从来没有这么外强中干过。 911十年,美国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地方。对外,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很难说是成功了。对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步履蹒跚。有时候,甚至觉得很可惜,人类文明历史上,成就了以前所有帝国都未曾达到的武力和经济实力的美国,可能不得不就此走上了衰退的道路。

如果有所谓的美国精神的话,那么我认为,美国的今天就是因为背弃了美国精神所提倡的实干、勇敢和创新,转而希望通过投机倒把和均贫富的懒人主义来维持社会。转眼看看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和变化,有时候不能不感慨。人与人是竞争的,国家与国家也是竞争的。此消意味着彼长。

遗憾的是,很少看到国内的学者认真去研究这些。看到的是还有不少人为美国的衰退唱赞歌。所以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重要。

911十年,杂想。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