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rchive for 3 1 月, 2011

一个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专业社会

现代社会的专业分工是十分明确的,也是十分细则的。比如,我个人从事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工作。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的分类。实际上,我较为精通(其实也不敢说)的只是其中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如何在社会化网络和信息检索应用这一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在可以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扩宽知识面,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相当多的论文,我甚至都读不懂摘要。

对不同子领域的问题进行评价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有时候在外界看来是“常识”的事情,在某一些领域中也许是禁忌或者是谬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数据挖掘中,我们都需要对某些问题进行评价,比如分析垃圾邮件,查找可疑访问记录。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够很容易想到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准确率。比方说,一个垃圾邮件分析器能够在90%的情况下区分正常邮件和垃圾邮件。这也是普通人常常遇到的一个测度,也是很多产品推销的时候所采用的推广测度。然而,准确率其实是一个很不“准确”的测度,并且常常有误导人的情况。回到垃圾邮件的例子,在现实中,垃圾邮件出现的概率也许要远远大于正常邮件出现的概率(参见Wikipedia,这个概率居然有88%-92%)。所以,一个最简单的分类器只需要认为所有的邮件都是垃圾邮件,就可以在通常情况下达到至少88%的准确率。于是,简单比较两个垃圾分类器的准确率很难说明谁优谁劣。因此,你和数据挖掘专家讨论准确率的问题,就会显得“外行”。

类似的情况其实不胜枚举。现代社会的分工让从事有一些领域的人员需要花费数年甚至十几年去学习这些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医学、法律、军事、生物、物理和数学。这让社会的普通人不具备对这些领域的大多数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遇到不懂的领域和问题,最好我们能够先花一定的时间聆听和学习,而不是去相信个人本来就不太靠得住的“常识”或者“直觉”。

一个正常的社会首先是一个专业化(professional)的社会。你不能让会计去做手术,也不能让警官去研究大气问题。人们应该首先相信真正的专业人士,而不是直觉和谣言。在911事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世贸大厦会像定向爆破一样的倒塌,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这是美国政府所为。这样的质疑当然不是少数人。事实上,一个叫“Loose Change ”的纪录片详细的阐述了世贸大厦倒塌的种种疑点,并且该片的制作人在电视节目上公开阐述了其种种观点。遗憾的是,专业社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加州理工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结构工程教授Hassan Astaneh、西北大学的材料学教授Zdeněk Bažant都在911事件后第一时间阐述了世贸大厦倒塌是由飞机冲撞和汽油燃烧所导致的合理性。后来,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师Oral Buyukozturk和Franz-Josef Ulm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美国政府的权威机构FEMA和NIST的报告也详细阐述了大楼倒塌的机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谢斐尔德大学的教授提供了计算机模拟证据。当然,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消除普通人的一些疑点。关于911的阴谋论当然也从来没有消除过。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倾向于相信有常年结构和工程经验的教授或者专家的话,还是对力学都一窍不通的记者或者看图说话的网民。

当然,你可以不服气。实际上,中国有那么多非专业人士希望论证哥德巴赫猜想就已经表明了,对于很多问题,非专业人士常常有难以置信的热情和勇气。可热情归热情,勇气归勇气。近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靠有高度专业精神的专业人士推动而前进的。

目前中国的问题是有太多的人对各种专业问题指手画脚。这种“伪专业性”让整个社会显得像一台闹剧。有一批人,今天是警察,明天是法官,后天是环境专家。总之,他们没有不清楚的事情。从三峡大坝到地震预测,从全球变暖到谋杀判案,部分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无所不谈,无所不通,大有一副“智慧在民间”的感觉。这不仅仅是愚昧的另一种表现,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专业分工的公然践踏。于是,专业人士没法得到信任,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充斥大街,最终倒霉的其实还是普通的百姓和整个社会。

所以,少一些“磨嘴皮子”的“公共知识分子”,多一些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士,遇到不懂的问题,有疑惑的问题多思考,多聆听,而不是忙表态,忙站队,才是健康社会所应该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