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8 月, 2008
“反思”不是“反着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反思”这个词变得如此之时髦。只要有人打着“反思”或者是“独立思考”的旗号,仿佛这个人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仿佛面对对手的时候就已经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我在“反思”,那么,反对我的人,就是反对“反思”,那就是站在“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的对立面,那就是不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那就是保守和不开化。
然而,仔细看看“反思党”干的事情,我们就会悄然发现,其实“反思”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或者是能力,他们干的就是“反对敌人所赞同的,赞同敌人所反对的”。简单一点的举动就是“反对所有政府的行为”,稍微夸张一点的则是“反对一切中国的行为”。当然,我如果这样说,有人会跳出来急,但是“反思党”的种种行为有时候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所以,我称那些天天把“反思”挂在嘴边的人是“反着思考的人”。
英语里面有一个短语叫Critical Thinking,翻译过来可以说是“批判性思考”。但是,这种批判性思考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把一切“取反”。我最早接触Critical Thinking还是要从准备GRE的作文的Argument说起。这个作文是让大家根据某个段落,找到这个段落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逻辑上的不足。最开始的时候,我很难找到这些不足,感觉里面说得东西都非常正确。后来,慢慢地,知道了如何去找,懂得了一些的最基本的逻辑错误,比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等。到最后,基本上是非常容易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把文章写好,而且可以找到非常多的逻辑毛病。
后来到了美国学习,很多课程都需要我们阅读论文,写论文的读后感,也就是找这篇文章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特别是“为什么不好”,也就是缺陷部分,一开始常常不容易找到,初学者很难看出一篇精心准备的文章到底缺在哪里。然而,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我基本上可以找到每篇文章的毛病和缺陷,哪怕是非常经典的文章。我曾经对此非常得意。而且,每次在课堂讨论上,我也经常踊跃发言,常常言中文章的要害。于是,我有一点飘飘然地以为,做学问就是这么简单,把别人的问题找到以后,我自己做起来就相对轻松了。
这种错觉直到我自己开始真正入门搞一些科研为止。
事实上,我发现,要搞出一个,哪怕是有缺陷,哪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但是具有发表价值的科研成果都非常困难。而且,最关键的是,我慢慢才能理解那些我曾经有一些不屑的文章中的缺陷是怎么产生的,有一些又是如何地不可避免。
所以,说到这里,我想表明的是,Critical Thinking的真正含义是让大家反复思考,真正去了解和思考一个事物的正反面,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哪些错误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哪些是能够避免的,哪些是能够改进的,哪些是为了改进而需要牺牲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手段有哪些,等等。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发现了那些曾经被我批判的文章的闪光点,看见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慢慢地心态也就调整平和了。于是,我再也不会因为找到别人文章的一点缺陷而感到兴奋,反而会去仔细思考,如果是我,这个缺陷能够克服吗?
因此,我把Critical Thinking的过程解释为“反复思考”,可能也不算是过分。说这个的目的其实是想表明,“思考”一个问题,达到了解和进步的目的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地面对这个问题的。如果仅仅是发泄情绪,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就没法达到我们心中的目的。
反过来说说“反思”,如果仅仅是“反着思考”,那么无疑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我们希望的是“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不懂得地方。有些人以为,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声音,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误解,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因为最后只有“解决方案”才是最终呈现在其他人面前的东西。
开幕式那天我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采访美术家陈丹青,这个最爱提反对意见的国内美术家在奥组委中担任顾问。当两个嘉宾轮番“质疑”了开幕式的一些情况后,陈丹青说, “我现在只能耍赖说,如果是你,你怎么办?换了你,你怎么做?”一下让两个嘉宾哑口无言。是的,“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就可以很容易打消那些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反思”,让我们看看是不是“反着”就一定有效果。
“反着思考”其实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廉价的思考,但也许是最无用的思考。更何况,有人真的就把问题的反面想得那么透彻了吗?我看是未必。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摩擦
谁也没有想到,格鲁吉亚在8月8日发起了行动,目的,当然被称作是“统一国家”。在我们对这件事情做进一步的判断之前,我先把关于这次冲突的一些基本小知识发在这里,重点部分,我用红色标注出来。大部分信息摘自Wikipedia。
———————————————————————————–
格鲁吉亚,原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称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一份子(于2006年2月退出),首都第比利斯。国土面积69,700平方公里,人口5,443,359(1989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占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多数信仰东正教,其他信仰伊斯兰教。位于亚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
格鲁吉亚文化发展极早,可追溯自青铜器时代,当时各部落业已形成,青铜器之制作技艺出现后,不同部落间方开始正式交流。西元337年起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之传入使古格鲁吉亚文字消逝无踪,而由希腊文及叙利亚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
此后三百年格鲁吉亚一直卷入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之斗争中。其后曾经历阿拉伯与亚美尼亚人之统治,1220年蒙古人大举入侵高加索,1386年至1403年间受帖木儿侵袭,格鲁吉亚经济文化遭严重破坏,从此一蹶不振。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格鲁吉亚与西方联系自此中断三百年。
1783年沙俄势力进入该区,俄国保护格鲁吉亚之完整并拥有其宗主权。1804年至1864年间,格鲁吉亚诸国相继被帝俄兼并。1921年2、3月间,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并于1936年并入苏联,改称为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85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力提倡开放与改革政策,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欲摆脱苏联;1990年,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决议前苏联之联邦条约违法,并发表主权宣言,更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8月,软禁前苏联总统戈巴契夫的夺权政变失败后,以俄罗斯为首之十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格鲁吉亚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4月,“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
值得注意的是,格鲁吉亚是很多前苏联领导人的故乡,包括斯大林、贝利亚和先在戈尔巴乔夫任中担任外交部长后来担任格鲁吉亚总统的谢瓦尔德纳泽。其中,西方社会对谢瓦尔德纳泽评价颇高,认为其是苏联的终结者之一。
———————————————————————————-
南奥塞梯位于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北部,曾为前苏联时期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州。
南奥塞梯于19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宣布实质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但该国并未得到联合国(联合国仍认为该国为格鲁吉亚的一个省分)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承认,却实质控制了南奥塞梯地区,并希望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加盟共和国)合并。不过格鲁吉亚仍透过其在2007年4月所成立,一个由少数南奥塞梯人(即前分离主义份子政府成员)所领导、名为南奥塞梯临时行政体(详见下文)的临时行政组织,控制了南奥塞梯东部与南部的部分地区。
南奥塞梯人起源于奄蔡,是萨尔马提亚人其中的一支部族。他们在中世纪时期受到格鲁吉亚与拜占庭的影响,成为基督徒。由于匈奴人的统治,他们被逐出在现在俄国顿河以南的家乡,部分并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格鲁吉亚。来到格鲁吉亚的奥塞梯人分成了三部分:西部的Vigor,受到伊斯兰的影响、南方的Tualläg,形成今日的南奥塞梯、与北方的Iron,形成今日的北奥塞梯。北奥塞梯于1767年开始,就接受俄罗斯的统治。大部分的奥塞梯人都信奉基督教,只有少数的穆斯林。
今日的南奥塞梯连同格鲁吉亚其他地方,于1801年被沙俄吞并。 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奥塞梯人成立国家委员会,主张奥塞梯人的自治。国家委员会很快的被呼吁将南奥塞梯并入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所控制。十月革命发生后,南奥塞梯成为了孟什维克派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的一部份,但北奥塞梯却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派的泰历克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份。1918-1920年间,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政府与受到苏维埃联邦政府支持的奥塞梯反抗军的战场。茨欣瓦利被奥塞梯叛军占领并掠夺,格鲁吉亚人被屠杀 。奥塞梯方面的资料则显示战争中有5000名奥塞梯人被杀害,13000人因疾病与饥饿而死亡。在几次对格鲁吉亚的反抗失败后,奥塞梯人弥漫着同情苏联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情绪。
1921年,前苏联第11红军击败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并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许多奥塞梯人也参与了这次进攻格鲁吉亚的战役。格鲁吉亚苏维埃政府为了感谢奥塞梯人,于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并以当时格鲁吉亚人仍占多数的茨欣瓦利为首府。虽然南奥塞梯有自己的语言(奥塞梯语),但俄语和格鲁吉亚语都是官方语言之一。现时,俄语是首都的分离政府唯一的行政语言,而在前苏联统治时期,在格鲁吉亚地方政府的管治下,除了奥塞梯语在整个地区通行,亦可在学校里教授和使用。
南奥塞梯遍布著由奥塞梯人与格鲁吉亚人组成的村庄。其中南奥塞梯最大城市茨欣瓦利与绝大部分的奥塞梯人聚落都由南奥塞梯分离政府所控制,而居少数的格鲁吉亚人聚落则由格鲁吉亚政府所控制。彼此间的犬牙交错增加了发生冲突的危险性,而任何想要划分国界的努力都将产生大规模的人口移动。
此等政治分歧至今仍未解决,而南奥塞梯分离主义政府(即“南奥塞梯共和国”)也一直有效的独立于格鲁吉亚的统治权之外。双方在谢瓦纳兹当政时期(1993年-2003年)曾有数次谈判,但收效甚微。继任格鲁吉亚总理的诺哈德利(Zurab Noghaideli)则将格鲁吉亚政府统治权置于最优先,誓言要把南奥塞梯和另一个宣布独立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纳入中央政府掌握。他在2004年成功结束阿扎尔的独立状态后,就希望南奥塞梯也能有一样的结果,并致力于将南奥塞梯问题国际化。2005年1月,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将格鲁吉亚对于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想法提交欧洲理事会国会议员大会。同年10月,美国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也在OSCE于维也纳的常设委员会中,表示支持的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和平计划,虽然该计划为分离政府所反对。
1991年11月28日,当时的南奥塞梯分离主义政府宣布独立自格鲁吉亚,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
2006年9月11日,南奥塞梯共和国政府宣布将在当年11月12日,举行继1992年以来的第二次独立公投,以决定南奥塞梯“是否维持之前所宣称的独立状态”[10][11]。
这次投票并未受到国际各大组织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承认[12]。欧洲委员会(COE)秘书长特里•戴维斯在9月13日指出,将不会有任何国家接受此次公投的结果,他并希望南奥塞梯政府能尽快与格鲁吉亚展开谈判。同日,欧洲联盟的南高加索特使Peter Semneby在莫斯科指出,这次公投对于欧洲联盟将不代表任何意义,他也认为公投的举动对于南奥塞梯的和平进程没有帮助。
根据南奥塞梯茨欣瓦利当局的说法,本次公民投票投票率超过95%,其中99%支持独立,96%支持爱德华·科科伊季(Eduard Kokoity)担任南奥塞梯共和国的临时总统,而且本次投票是在34个包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际选举观察团的监督之下进行的。
与此同时,科科伊季的反对者南奥塞梯救世联盟(The Salvation Union of South Ossetia)组织了自己的选举,并由境内的格鲁吉亚人与少部分南奥塞梯人另外选出了德米奇·萨那科耶夫担任南奥塞梯的总统。萨那科耶夫宣称自己得到了格鲁吉亚人的全力支持,并于2007年成为格鲁吉亚支持的“南奥塞梯临时行政体”的首长。
格鲁吉亚官方虽然从不承认南奥塞梯的独立,不过却在2007年4月成立了一个由少数南奥塞梯人(即前分离主义份子政府成员)所领导、名为南奥塞梯临时行政体的临时行政组织,并将允许第比利斯市政府通过当地领导人士管理南奥塞梯地区,同时与奥塞梯政权(即“南奥塞梯共和国”)就有关其最终地位以及矛盾解决等问题进行谈判。
2007年7月13日,格鲁吉亚成立了一个在格鲁吉亚治权下促进南奥塞梯自治的委员会,由总理诺哈德利担任主席。根据格鲁吉亚官方的说法,该自治体将在与南奥塞梯社会里所有势力展开全面对话的架构下进行。
————————————————————————
阿布哈兹,又译作阿布凯西亚,本是格魯吉亞的自治共和国,首府在苏呼米。阿布哈兹事实上处于独立的状态,然而它不被格魯吉亞及国际社会承认。
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兹宣布独立,格魯吉亞军队于同年8月进入阿布哈兹,但在1993年9月被击败。1994年,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主导的CIS的干预下,双方停火,随后俄罗斯军队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但主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阿布哈兹83%的领土被位于苏呼米市受俄国保护的分离主义势力控制,剩余17%的领土受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政府管理,该机构位于科多罗河流域(位于阿布哈兹北部,与俄国接壤)并被格魯吉亞政府承认。阿布哈兹问题是格魯吉亞和俄罗斯联邦的主要纠纷之一和两国之间一系列紧张局势的源头之一。
未必所有人都能够安心看完上面所有的简介,其实英文的要更加详细些。总的说来,在格鲁吉亚发生的就是种族、国家主权、历史和地缘政治的综合冲突。下一篇文章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对待这样冲突时国际社会的反应。
海外看中国奥运会开幕式
周六的文章没有通过“审查”,不过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应该留下一些感想的。于是,我重新振作精神,写下了下面的的语句。
周五的时候因为在上班,加上因为版权的缘故,只能看见新浪网和NBC零星放上的图片,以及看看文字信息,但是还是让我很激动。后来晚上才看了NBC的录播,尽管信号不太好,而且因为中间从伯利恒到费城近两个小时,最好的段落已经错过,但是我依然为整个开幕式叫好。昨晚又在网上看了MSNBC的精选片段,看出了张艺谋的很多匠心独运之处。
当然,我个人最担心的或者说是最遗憾的,莫过于晚会对于纯西方观众的理解有一定的挑战意味。虽然视觉效果很不错,但是很多文化符号大家是否能够完全看懂,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问题。前两天,MSNBC还在介绍“长城”、“故宫”这样的我们以为已经人人皆知的中国象征符号,现在看来,还仅仅停留在介绍阶段,那么,在无知的背后,偏见自然就产生了。有不少西方报道对于中国的描述还停留在Communism China这一意识形态的思考阶段。当然已经对于意识形态的词语逐渐淡忘的时候,西方还是因为对于斯大林式的苏联共产主义的厌恶和对希特勒式的纳粹集权的恐怖,不少人对于中国的看法,恐怕停留在和对北朝鲜差不多。然而,连NBC的支持人站在故宫中央也承认,这个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可即和前苏联不同,也和美国不同,这也许就是他们所说的中国特色吧。
在科技发展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我突然发现,东西方的鸿沟还是依然深邃。当然,我们的“孔子”、“功夫”已经走向了世界,但是中国和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依然模糊,不光是西方,连我们自己也没有真正给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找到一个稳定的定位。所以,两个不同的中国形象就激烈地碰撞起来。一个是像苏联那样的“集权中国”,尽管我们自己作为个体已经逐渐在远离这个中国,但是从外部看,这个中国的印象还好是长久地印在很多人心里。另一个则是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尽管很多西方媒体不愿意承认,可这个中国却千真万确地慢慢走来了。所以,这次开幕式乃至整个奥运会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重新梳理中国的形象。
当我们的产品已经能够到达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输出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呢?这次开幕式是外国元首出席最多的一次奥运会开幕式,美国总统布什全家都出席了,而且这也是第一次美国总统出席外国的奥运会开幕式。这些说明了什么呢?当然,不少人的借口是,“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但,那又怎么样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利用一下这样的机会呢?
不少西方媒体看完开幕式都说了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的话,但是有一个思想是一致的,“中国已经崛起”。
(本文同时发布在hongliangjie.blogspot.com和blog.hongliangjie.com)
美国国庆华盛顿之行(二)
华盛顿的中心参观区域是一个十字形,以白宫和华盛顿纪念碑为中轴线,林肯纪念堂在华盛顿纪念碑西面,国会山在东面。两面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博物馆和公园,外加政府机构,形成了华盛顿的核心地带。
因为是美国国庆日,所以进入核心地带需要通过安检,不过也就只是看看包,并没有太多的麻烦。进入了中心区以后,感到人头攒动,到美国这么一年以后,还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大大小小的草坪上坐满和躺满了人,还有卖小吃的、卖水的,让人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大庙会。
到了靠近国会山一面的游客中心作了短暂休息以后,我们决定先去比较早关门的地方看。华盛顿的大多数博物馆均是免费参观,唯一的限制便是参观时间,一般都是从早上9点左右到下午5点。考虑到自然博物馆这样的科普博物馆更适合小朋友,我们选择了去国际间谍博物馆。
于是从游客中心风尘仆仆赶到间谍博物馆才发现已经人满为患。间谍博物馆需要买票进入,同时有每小时的参观人数限制。当时2点左右的时间,当天的所有票已经售光。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买了第二天一早的票。看到这么多人想进去看,一定比较有意思。
在间谍博物馆碰了壁之后,我们只能慢慢向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进发,那就是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大屠杀博物馆坐落于华盛顿纪念碑东南角,是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惨遭屠杀的博物馆。我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国家有犹太人屠杀博物馆。不过,在华盛顿的这个一定别具意义。博物馆位于整个华盛顿市区如此重要的位置,足可见其重要性。联想到美国和犹太人、以色列的关系,我们就不能不体会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内部严禁照相,我们自然也就把相机收了起来。一进门,每个游客就领到了一个真实的犹太人档案卡,记录了某个犹太人的生平事迹。然后大家坐电梯从四楼开始参观。展厅内部一团漆黑,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展览从希特勒上台开始,逐步向大家展示纳粹的种种暴行。有录像、有照片,甚至有不少实际的物品。当然,展览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二战历史的人来说,还是很常规的。不过有几处实际物品还是很震撼人心。一处是,纳粹收集的犹太人的头发。整整好几麻袋,让人看了头皮发麻。另外一处是犹太人死后的成堆的鞋子,的确很有震撼效果。
因为时间紧张,有一些东西就没有细看了,当然整个博物馆的教育意义还是很明显的。美国人把这个博物馆放在自己首都的核心位置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这是他们贴心支持以色列的最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这也间接让大家去了解“极权统治”的一些可能的罪行,也为美国标榜的自由和民主找到市场。所以,美国人显然在犹太人这件事情上有着“救世主”的心态。当然,人类的惨剧是我们必须记住的。
从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出来,天气显得异常闷热,看来是要下雨了。我们开始往林肯纪念堂前进。整个华盛顿纪念碑附近的草地上已经坐满了人。大多数人就闲适躺在或者坐在草地上,也没有干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远处已经搭起了音乐会的看台,晚上这里还有焰火表演。从华盛顿纪念碑远望林肯纪念堂也是人山人海。
这时天下起雨来,不过前去林肯纪念堂的人群还是川流不息。只不过遗憾的是,从华盛顿纪念碑到林肯纪念堂的中间地带被管制起来。游客们只能从北面的公路绕行。林肯纪念堂附近有两处景点非常有名,一处是韩战(我们说的抗美援朝)纪念雕塑群,另一处就是越战纪念墙。尽管下着雨,但是这两处景点还是不能不看的。
越战纪念墙建造在一个小坡的背面。纪念墙上面刻满了死难和失踪人员的名字。尽管是国庆日,但还是有不少人驻足观看。有好几处还有死难人员家属献上的花束和卡片。在纪念墙不远处还有一些雕塑,以及写满了死难者较为详细信息的纪念册。而另外一边的韩战纪念雕塑群则是早就扬名世界。而那句“Freedom is not free”让大家感到了美国似乎是世界的自由饱受磨难的代言人。在韩战纪念雕塑群附近还碰到了一些从韩国来的游客,他们看着我们,我们看着他们,心中自然有一些微妙的东西在涌动。虽然美国及其联合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但是无需多说,真正牺牲最大的还是中国、朝鲜和韩国。遗憾的是,朝鲜战争这一页到今天为止还并没有真正翻过去。
林肯纪念堂前坐满的人群使得进入林肯纪念堂还颇费了一番功夫。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总统,排名仅仅在国父华盛顿之后。他的最大功绩则是避免了美国的分裂。美国不少城市都有以林肯命名的街道。而在首都有专门的如此宏伟的纪念堂,也可见这位伟人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从林肯纪念堂出来,天色已经渐晚。考虑到我们离住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决定坐地铁返回中国城附近。这也就带来了我到目前为止最让人不解的乘坐地铁经历。华盛顿的地铁均采用自动售票机。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奇怪的地方是,自动售票机必须要用户准确输入乘坐的金额。于是乘客必须首先在一个复杂的地图上查出要去的地方和金额。乘坐的金额并不是整数,而是类似2.3,2.65之类的数字。最为诡异的是,初始数字是20,于是大家为了买一张地铁票,必须疯狂地不停按按键。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设置。特别是如此复杂的购买过程,让从外地到来的游客完全无法操作。地铁的火车倒是不错,只是整个地下灯光昏暗。
晚上在中国城附近吃了一顿饭。华盛顿的中国城规模非常小,连普通的超市都没有,想买点水果的想法成了泡影。不过走去住处的路上看见了烟火,也为这一天的游玩画上了句号。
美国国庆华盛顿之行(一)
7月4日,美国国庆,早晨天色阴霾,下着小雨,我们来到费城的中国城,准备搭乘公车到华盛顿进行为期两天的短暂旅行,放松一下实习两周的心情。
费城到华盛顿有一百多英里,跨越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和马里兰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不过因为高速公路网的缘故,因此仅仅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够到达。
早晨8点半左右,公车驶离费城中国城,司机是一个幽默的黑人,还给出了当天的小测验,哪位美国总统生于7月4日。因为着实对美国总统不是那么熟悉,因此基本上没人知道。不过,黑司机自己倒是乐在其中,心情十分好。公车从费城东面的95号高速往南面绕行,经过了费城南面的海军基地,可以看见为数不少的高大军舰。没过多久,天就下起大雨来。
行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马里兰州内的最大城市,巴尔的摩。尽管汽车并没有进入巴尔的摩市区,但是远远望见高楼林立的巴尔的摩市也是蔚为壮观。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这个城市。真没有想到巴尔的摩是一个海港,周围的河道上都停着巨型的油轮,远处还有海鸥在飞翔。
再过了一个多小时以后,11点左右,汽车驶进了华盛顿市区。粗粗看来,周围的街区都十分破旧,很多房子年久失修,街头也很脏乱。汽车进入中国城以后停了下来。下车后发现,这里比纽约、费城的中国城都要萧条不少,街头人并不多。中国城的特征:餐馆、超市也基本没有。
11点半有华盛顿国庆游行,我们下车以后就没有去住的地方,而是直接向游行所在的街区前进。从中国城往南,沿途路上全是游人。途经美国画像艺术馆,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进去,看来是下次来的一个目标。
华盛顿的中心主要是政府的机关,因此街区周围都是各种政府大楼。从美国画像艺术管往南不远就是著名的FBI总部大楼。FBI这个名字是从小就在各种影片中如雷贯耳。FBI大楼旁边有一个著名的国际间谍博物馆,我们打算看完游行到这里来看看,应该比较有意思。FBI大楼并没有戒备森严,反而只有两三个警卫在大楼的一角执勤,遇见有游客想照相,也十分配合。今年正好是FBI一百周年的纪念,大楼北面有一个非常大的100周年纪念条幅。
FBI大楼北面是美国国家档案馆,后来我们发现非常多的人排队参观档案馆,看来一定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要去的地方比较多,所以这个地点也只能排到下次了。
终于到了游行的街区,街道两旁站满了人,游行还没有开始,但是已经有了不少的警察在维持秩序。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不久,游行开始了。最开始的是美国的警察队伍,骑着摩托车,周围观众大声喝彩和鼓掌。然后就是代表美国军队的队伍,虽然和中国的国家仪仗队比起来要差很多,但是也不失威严。而周围的观众也是给与最热烈的掌声。说实话,看到这些,作为一个异国人来说,心里还是有一些不是滋味。国家的强大还是最实在的东西。人民真正有自豪感。这时候,也只有美国人自己完全拥有这样的感情。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人群中也不乏中国人或是亚裔人群,但是真正能够作为这个国家主人来感到自豪的还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虽然我们作为游人我们心情也很高兴,但是很明显,这里,我们不是主角。游行的队伍还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有美国红十字会的成员、老兵协会的,但更多的是来自美国各地的高中生组成的音乐表演团队。游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大家高兴的心态。不少高中生的队伍根本说不上队形、演奏也差强人意,但是周围的观众和队伍中的学生并不在乎这些。穿梭在队伍中的老师们大多数忙于照相和摄像,把同学们的身姿给拍下来。游行中比较有意思的还是菲律宾的队伍,虽然菲律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两次加入美国,又两次脱离了美国,菲律宾的队伍打出了“美国和菲律宾友好”的旗帜,在所有的游行队伍中让人一亮。
当然,游行中还是有“不和谐”的音符。有人控诉现在的政府没有按照“上帝”的旨意治理国家。游行结束后,这些人还站在街角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吸引了一些观众。
游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并没有完全看完。因为想多参观一些地方,于是我们离开了游行的街区,进入了华盛顿的中心参观区域。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