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末代皇帝

前两天看了电影《末代皇帝》,心里感触良多。其中,溥仪在文革中的经历虽然只有一点点的描述,却让人意味深长。

当口呼“万岁”,手挥《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的红卫兵和红小兵走在街头批判“反革命分子”的时候,溥仪似乎感觉到有一些东西是曾经出现在清朝皇宫里的,出现在遍布日本人的天津的,出现在他用以恢复满清的“满洲国”中的。有一些东西没有轻易地消失。

那些可以轻易忠于朝廷的人,和完全忠于“毛主席”的人,似乎内心深处都有着同样的某种神秘的向往所联系。于是,我们心中的“皇帝”真的就消失了吗?当我们心里常常去渴望贤明的领导时,有多少是那种古时候希望“民君”的想法在里面?恐怕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封建王朝可以一朝倒塌,可是封建思想却很难去除。

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可真正开始批判历史,我们却用着简单的价值道德观念。于是,慈禧成为了中国走向没落的代言人,于是溥仪成为了复辟势力的代言人,于是毛泽东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代言人。可是难道这些人是孤立存在的?难道历史是这些人表演的?

历史不是演戏,于是往往说不清楚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溥仪在监狱里,碰到了“满洲国”里的总理、内政大臣、卫队长,慢慢地,他才知道了那些在“满洲国”里他所不知道的秘密。虽然在真实的历史中,溥仪是受到了毛泽东接见的,但是电影里却没有表现这一幕,反而仅仅表现了文革中,街头的一景。人人都参与了。

是的,历史是人人都参与了的。当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某些历史事件的代言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忘记了我们也曾是历史的书写者了呢?

前不久,南方都市报的编辑长平写了呼吁反思文革的文章。他说,政治运动绑架了一代人的青春。通过《末代皇帝》,我突然发现,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为什么不说,整整一代人去绑架了一个国家的某个时代呢?政治运动绑架了一代人的青春,说上来是一个人人受罪人人遭殃的年代。但是我们仔细看看,那场政治运动是不是又是人人参与,几乎每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角色呢?要不然,那么多的红卫兵,红小兵,以及领导红卫兵和红小兵的人都是哪里来的呢?连“满洲国”的最高首脑皇帝都能被蒙在那么的历史事实背后,为什么仅仅选择去反思某个人在政治运动中的角色呢?到底是谁绑架谁恐怕真的很难说清。

希望大家反思反思那种任何事情马上就找准一个矛头,然后狠狠批判的手法。不要忘了,可能人人都是参与者。

|2|left

没有评论 »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