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rchive for 9 7 月, 2008

社交型网络–Social Networks (三)

在前两次谈了关于社交型网络的美丽画卷和机会之后,我们这次来看看人们社交型网络发展到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才真正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和关注的。

第一次我说了,促使我写这三篇文章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我参与的学校项目。这个项目邀请了宾夕法尼亚地区一些公司和组织来针对社交型网络的前景进行了三次座谈,这三次座谈我都参加了。应该说,三次座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参加的人对社交型网络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同时也抱有极大的怀疑。

热情在于我前面两篇文章所提到的那些东西,大家都希望通过社交型网络带来一些变化。商业公司希望能够有崭新的商业模型出现,而另外一些组织则希望通过社交型网络达到组织的沟通和结构优化。然而,可以说非常实际的问题在于,现有的各种社交型网络并没有解答这些真正在工作第一线上的大量问题,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对于类似Facebook、LinkedIn和Second Life这样的社交型网络服务商,很多人保持着相当高的怀疑态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如何赚钱?

的确,这不光是普通人希望了解的,更是这些社交型网络服务商面临的问题。不能不否认,直到目前,这类服务商依然通过风险投资维持生计,而少有的收入来源也是并不是什么秘密的广告收入。盈利模式的单一和不稳定导致了这些服务商并不被真正看好。其次,社交型网络能够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气,然而真正利用社交型网络达到沟通、协调目的的又有多少呢?特别是对于商业和组织而言,并不是缺乏聊天、发照片的工具,而是希望有一个新的工具能够带来便利,所以,Facebook之流尽管花哨,却并不实用。人们希望的是办公套件、即时通讯、维基百科之上的东西。而很显然,目前还并没有类似的工具。

其次,工具仅仅是工具。并不是说IBM使用了Second Life,我们也就使用Second Life。很多问题不是单单利用一个工具就解决了的问题。很多企业希望能够发现社交型网络背后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说局限在某一个特殊的计算机工具。

三次会议之后,人们发现,真正困扰大家的其实并不是社交型网络,而是科技与人的关系。到底是科技推动人,还是人去推动科技?尽管不能那么截然翻开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很多公司的人都对马上使用各种新兴计算机软件产品从而带来变化并不感冒。大家想知道为什么。

我清晰得记得二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公司的CEO坐在我旁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觉得我们已经足够好,为什么要改变,谁能保证改变之后我们已经能够得到那些所谓的好处?社交型网络有可能又是一个炒作的泡沫,就像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一样。时至今日,有不少公司连计算机都不怎么使用,照样能够运营良好。没有任何人说,哪样科技是必须的。”此人在那次会议的上大唱反调,让人觉得他来的目的不纯。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去这个人所在公司网站看,才发现,这个网站居然是提供社交型服务的,一个面向希望转学的大学生的网站。看来,这个CEO思考的其实就是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难题,同时也说明,没有足够的理由,真正的商人是不愿意花钱来买“新、奇、乐”的。此人说的是实话。

社交型网络的确不是万灵药。社交型网络的价值和用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将近10年前的互联网第一次春天,仿佛一切东西放上网络就成了金子,仿佛一切东西加上一个.COM就时髦起来。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人们认识到了,哗众取宠是相当容易,可真正的商业模型却非常困难。10年后,当一切都要以2.0来冠名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呢?不完全是。

我目前的实习工作就是在一家小的软件公司开发社交型网络产品。随着开发的进行,我越来越发现,社交型网络其实并不是什么很特别的东西,真正特别的是,如何处理现有的商业模型和以后的模型。社交型网络如果带来现有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那么谁为这个变化买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就在写这篇文章前一天,国内最大的社交型网络服务商“校内网”宣布了平台服务战略。应该说,这个战略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此类服务商对于商业模型的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我希望通过这三篇文章让对社交型网络有兴趣的朋友一个思考的起点,让大家来讨论社交型网络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