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范跑跑如果生在美国

最近因为范美忠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从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室里率先跑出从而引发的“范跑跑事件”着实让人深思,目前经过电视台、平面媒体、网络的集体关注,范美忠已经从学校被解聘。事件也已经从某个程度上说,宣告一段落。但是由此带来的讨论却越来越深入。

不过在所有讨论中有一个方向却很让人感到不舒服,那就是“范跑跑如果发生在美国会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方面的讨论,大抵潜台词是这样的:如果范美忠的行为在美国并不触犯美国教师的行为标准的话,同时也不违反美国主流社会的道德的规范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对范美忠太苛刻了?还是我们的道德观太过于陈旧?当然,往深一步就是,范美忠即便做了错事,美国社会会如何对待?有一些所谓“精英”把答案巧妙地和“宽容”、“自由言论”结合起来,似乎范美忠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选择的问题,而是成为了整个社会“言论”的试金石。

当然,有一些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甚至是当过教师的朋友解了大家的惑。范美忠的行为说来在美国也并不可能得到原谅。原因可能不光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还有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情操和行为规范。范美忠说“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其实到时候他可能会很后悔。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范美忠本身,而在于,“如果这事发生在某国…”这样的思维为什么在国人的心中每每泛起。近一点的例子,日本最近也发生了地震,马上就有人做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对比,可不少人却没有太多的质疑。虽然比较有时候能够发现问题所在,但是如果利用比较来达到个人目的,就让人感到怀疑了。

范美忠强调了“言论”、“自由”、“宽容”这些时髦的语言,却忘掉了做为社会一分子所承担的责任。把什么时候都和美国比较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到过美国,或者是对美国社会没有仔细观察的人。一说到美国,就把范美忠使用的那些词语不假思索用上,依次来标榜自己。我虽然在美国生活时间不长,但是照样感受到了这个国家“自由”和“责任”并存的多元社会。并且,美国社会的自由是建立在复杂的“责任”和“原则”意义上的。一旦没有履行义务或者责任,带来的是社会的惩罚。举一个例子,现在在国内,青少年有多少人没有喝过酒?特别是大学生,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就18、9岁,从道理上来说这个年龄并不是一个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年龄。但是,如果今天,我们要去教育一个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要去喝酒,那么得到的回应很可能是“喝酒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在美国,大多数州,21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允许喝酒。一旦发现喝酒,不是教育那么简单的,轻则罚款,几百到上万美元都有可能,重则还要被关押。有人可能说,这是法律。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存在,这样法律体现的是不是一种社会责任呢?

举另外一个例子,去年股市牛市的时候,政府警告大家投资的风险性,一再告诫大家谨慎,特别是那些完全没有炒股经验的股民。可是,那时候谁听得进去?有多少人想过自己的投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后来,尽管政府的一些政策未必妥当。但是,不健康的股市肯定是要有所调整的。一旦调整,不理性的没有责任心的一些人就大骂出口,认为不是政府就是大投资者抢了自己的财富。把股市看成了提款机,是不是也有一点没有社会责任心呢?

尽管范美忠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从这一点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警惕那种挑战社会责任的体现。如果今天范美忠可以堂而皇之辩论自己的行为,我们凭什么明天在灾难的时候要指望政府、解放军、医生和护士呢?这背后是一个道理。

|2|left

没有评论 »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