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rchive for 8 2 月, 2006

北大名称之争续

以下本来是“方舟子网站”上一个网友的贴文,十分搞笑,所以转载过来:

关于北大用Peking还是Beijing的英译名的问题,最近是热闹非凡。我本一看客,觉得挺无聊的,就象人名,用习惯了,只是一个称谓,阿猫阿狗的也有人叫,大家知道是谁就行。但有些名字,听起来好笑,介意的话,还是考虑改改,北大的英译名PKU正好就是这样。在北大吞并北医之前,似乎PKU没怎么在意。但相信原北医的人一听到PKU就会敏感,这是一种所有学医的人都知道的病名的缩写,即苯丙酮尿症,英文名phenylketonuria,简称PKU,它是以弱智为特征的先天性苯丙氨酸代谢缺陷的疾病。你如果Google一下“PKU”,排第一当属北大,因为点击率最高,接着就是这个病,很遗憾它的点击率不是高,而是非常高。每次上北大的网或发邮件给北大的朋友,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好笑。国人多有名字忌讳的习惯,这么多名字为何偏摊上一个病名呢?而且指的是弱智。当然北大的人好考究,PKU的病名起用确实比北大晚,1934年才被发现和使用。北大人可以说是别人侵权,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用它,就象咱北京照样用“公主坟”、“奶子房”的地名一样。

也谈北大的译名

最近有人在沸沸扬扬讨论北大清华的译名。其实在我看来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北大是叫“Beijing University”还是叫“Peking University”,都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可是不少人把这个事情上升到了不该有的高度以后就难以收场了。

最开始挑起事端人的认为,全国所有的大学都遵从普通话的普及要求,更改了所拥有的旧译名,如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最后只剩下北大清华死守住自己的名字不放,搞起了特殊化。反驳的人认为,清华的发音比较特殊,写成“Tsinghua” 要比“Qinghua”更容易让外国人发音。而北大的拥护者则说“Peking Unibersity”在国外比“Beijing University”更知名,同时还保留了文化的传承。

事实是这样的,北京大学在国内响堂堂,国外却没人听过。有人在国外问了身边的人,没人知道北京大学。而国外著作和百科全书里面,北京大学都是“Beijing University”。清华的情况呢,首先,也许是照顾外国人发音,可是全国除了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的“厦”在英语里也不好发音,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更改过来的。

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过程中,透露出的北大清华是“最高学府”的封建等级观念让人作呕。好似这两个学校就要特殊一些,就要为我独尊。

联想到前段时间报道的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我就想说一句,北大的学生凭什么就不能卖糖葫芦?北大的学生就都要比别人高贵?

北大号称中国的民主摇篮,可惜封建思想比哪里都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