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 月, 2006
方舟子
昨天很花了一些时间看了方舟子的BLOG和他的一系列文章。老实说,之前对待学术打假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影响,并没有很在意这类的东西,偶尔有一些关于学术问题的思考。不过我看了方舟子关于怒江大坝修建问题的讲座讲稿 (这些都可以在http://blog.sina.com.cn/u/1195403385找到)以后,才认识到学术打假的问题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学术问题了,而是社会、政治、人性、舆论和道德的综合问题。
应该说,什么东西在中国都有可能是一场运动,而伪科学、伪环保都可能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遗憾的是,美好和严肃的东西一旦披上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就变得十分的丑陋。最严重的莫过于舆论。当下,媒体的新闻道德已经到了一个危急关头。很多记者,很多媒体都不具备完整的良知和职业素养。同时,由这些媒体宣扬的科学和学术,很难是准确地。这样间接的为伪科学、伪环保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一些更吃惊的消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新语丝”网站,是有关言论自由的。在这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评论了。
虚拟机的研究工作
这两天沉迷于虚拟机的研究工作。最初对虚拟机的认识要追溯到2003年了。心中一直以来隐隐觉得虚拟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特别是因为Java和.NET的原因。最近查阅资料才发现,国外的虚拟机技术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包括剑桥大学的Xen项目。而在商业公司中,虚拟机的应用则是更加广泛。且不说像微软、IBM这样的大公司在研究虚拟机技术,光是不少移动设备的小公司都展现出了对虚拟机的浓厚兴趣。
虚拟机技术的发展也间接说明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成为了当今计算机的很大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会出现虚拟机技术。而当今的虚拟机技术无疑都是和操作系统紧密结合的。不管是硬件虚拟、软件虚拟,还是半虚拟技术,都脱离不了操作系统。这说明,操作系统的互操作性已经非常引人关注了。
未来几年中,虚拟机和操作系统还会有很新的发展。我会逐渐把最近的研究成果逐步公布出来。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讨论。
喜欢看老罗的东西
尽管最开始在新东方上课并不知道老罗的名声。甚至上完了课以后才听说网上还有所谓的“老罗语录”。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老罗的话语。很多人把老罗的东西当作纯粹的搞笑,大多数人一笑了之。只有能够理解这些话后面的辛酸的人才能体会出这些话语的分量。老罗说自己不是愤世嫉俗的人。可是,平常人都看得惯的事情,老罗都要说上一两句。但是,我们会发现,正因为老罗说上这么一两句,理所当然的事情便变得有一些怀疑。我们终于明白了很多自己看待事情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老罗本身没有问题。
遗憾的是,我们把老罗看成笑料。而老罗自己也很无奈。
Web 2.0?
说实话,自从2000年来,我的开发中心就一直是网络开发,虽然没有太大的成绩,不过对网络开发还是可以说几句体会。网络开发和桌面程序开发的最大区别可能就在于,网络开发的程序员需要知道很多杂乱无章的东西,比如HTML、CSS、JavaScript、XML、DHTML和各个浏览器的令人烦恼的差别。同时,作为网络开发的开发平台,ASP、PHP、JSP到后来的ASP.NET、Ruby On Rails都并不是那么优雅,需要非常多额外的工作。
那么现在很多媒体叫嚣的Web 2.0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一切呢?可笑!如果稍微有一点技术背景的人就会知道,Web 2.0根本就不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甚至完全就是一个圈套。用AJAX这样的丑陋框架,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编程模型的差异造成了没法更好的表达业务逻辑和数据。同时,浏览器也制约了更好的用户交互。用JavaScript去控制页面,本来就是一个笨拙的方法。令人费解的是,那么多人为Web 2.0歌功颂德,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不统一网络开发和桌面开发,永远就没法做到更加合理和优雅的网络开发。
值得一提的事,微软的XAML似乎是一条解决道路。
《MSDN开发精选》停刊了
突然看到这个消息,我有一点失落。这个杂志我是从创刊号一直买到了最后一期,18元一本,一个并不便宜的价格。说起来,这不是第一本我从创刊号买到最后一刊的杂志了,《开发高手》是上一本。我还记得自己前年12月份拿着最后一本《开发高手》,站在德胜门地铁站的时候,泪流满面。我难过得不是一个杂志的停刊,而是中国软件业居然容不下一本介绍技术的杂志。后来,多出了《MSDN开发精选》,虽然都是介绍微软的技术,而且大多数技术并不是当前的主流技术,还是未来的一些技术的介绍,但是我觉得仍然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可以扩宽很多思路。遗憾的是,一年多,这个杂志又停掉了。
中国偌大一个国家,就只剩下《程序员》一本专注软件业的杂志了。这怎么让别人国家的人去想象?很多人抱怨,《程序员》不合大家的胃口。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就只有这么一本技术杂志,编辑们肯定也想在尽可能的篇幅内多介绍内容。很多人喜欢说这说哪,可大家有没有想过环境是依靠所有人去创建的。
没有技术杂志,没有技术的交流平台,我们国内的IT产业怎么成长?互联网是一个平台,但是更需要有很多的渠道。
这真是全中国软件业的耻辱。
新的开发环境
经过几个小时艰苦安装的安装过程,终于把开发环境进行了升级。以前的开发环境如下:
Visual Studio.NET 2003
SQL Server Developer Edition 2000
.NET Framework 1.1 SP1
现在的开发环境如下:
Visual Studio 2005 Team Suite
SQL Server 2005 Express Edition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 CTP (November)
安装这样的环境并非赶时髦,主要还是想体验一下新的开发环境带来的便利性。不过,这几个产品的安装也的确颇费一番周折。特别是SQL Server,本来准备安装Professional Edition,无奈对内存的要求特别高,也就作罢。
把以前的项目导入VS 2005中,发现编译的时候生成了100多个错误,看来微软C++的编译器都有了一些变化,还得把这些错误给更正了。
以后的开发就在这个新环境下了。
学术造假?
今天看了南方周末上的谁制造了“中国黄禹锡”事件? 因为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母亲所在的大学,所以更加引起了我的主意。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黄禹锡,这个韩国曾经的骄傲如今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四川大学邱小庆这件事情却折射出了学术造假中国的特色。
首先,我不想去探讨邱小庆教授的学术发明是否是真实的。这个其实也不是四川大学调查团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件事情被捅出来完全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平均,从这一点可以折射出中国大学的学术论文推广上的功利性和片面性。
邱小庆的发明如果是真实的,那么的确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但事实上,一个本该十分纯洁的科学发明蒙上了很多不该有的面纱。首先就是,整个事件中“新泰克公司”这个名字特别显眼。而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新泰克公司早早地就盯上了这个还在学术理论阶段的科学成果,妄想迅速的去占领所谓的“15亿元”的市场。邱小庆不顾四川大学的反对,执意和新泰克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并且连最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都有新泰克公司的人参与,很难说清楚这位四川大学的教授心中想得究竟是学术还是这个发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更为不解的是,四川大学一直对这项发明的利益分配有很大的意见,当新泰克公司后来对这项发明提出质疑的时候,四川大学并不着急去验证发明的正确性,而是希望和新泰克公司探讨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
现在,四川大学说,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是个人行为。简直让人好笑。试想,一个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百万的发明,最终的结论论文怎么可能是个人行为,不是组织行为?在整个发明过程中,四川大学为什么没有提出过异议?现在来调查,是否有一点给外界做样子的感觉?
其实,稍微了解我国大专院校制度的人就知道,一篇《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对于个人,对于单位,对于学校意味着什么。那可能就是白花花的钞票。任何人都可以从中谋取利益。所以,论文真假没人会去关心,大家只是关心自己能够得到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学的很多领导也是论文的署名者,邱小庆自己都说,很多人连生物学常识都不具备。这句话如果让《自然》的编辑知道了,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开始查阅资料
今天开始看一下我想搞的一些东西的资料,确切地说就是虚拟机和编译器方面的。那天在剑桥大学网站上看了比较详尽的XEN的介绍,想必半年前我在CSDN上看到的一点点信息来说无疑是丰富了不少,不过还没有细看。
根据彭老师的一些建议,我还是打算把虚拟机构建成能够生成Java字节码或者是CLI字节码的机器。这样也许兼容性要好得多。虚拟机在国内大学中无疑不是重点课程和研究方向,但是国外的很多大学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其中,今天查到资料,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博士就构建了一个虚拟机??Joeq。而这个虚拟机已经成为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编译原理课程的一个基础。另外提一句的就是,斯坦福大学的编译原理课程的教授者就是龙书的作者,Jeffrey Ullman!
另外,找到了Flex(Lex的快速版本)的源代码,正好可以研究一下,扩充这学期的成果。也可以用于构建编译器。
目前的任务就是好好看看Java虚拟机和CLI的规范。不过,阅读量比较大。还好,已经找到了几篇比较这两大虚拟机系统的论文。
感觉差了很多
今天从书店买回来了一本叫《游戏之旅——我的编程感悟》的书,一方面因为作者是国内知名的网络游戏“梦幻西游”的作者,一方面也因为作者年纪轻轻却已经背负上了“大师”的称号,让我很想知道他的成长经历。
整个晚上都在翻看这本书,没有仔细抠每一个细节,不过在翻完了整本书以后还是很有感触,也很兴奋。作者基本上是自己的同龄人,诉说的故事和经历也是我很熟悉的。虽然从作者谈论的很多东西看出,作者的确还不是能够完美解释编程领域的很多东西,而且关于开发流程和开发经验的东西也略显单薄,但是正本书给我的感觉仍然是流畅和诚实的,说自己知道的东西,而不说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作者的经历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和作者一样,我也是从苹果的电脑起步的,甚至作者介绍的“中华学习机”,我也曾经用过了很久。只不过,作者的QBASIC,换成了我的LOGO。
而我和作者也是同样在中学加入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队伍。和作者不一样的是,我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名次。当然,我也和作者一样,受益不少。
说起来,很多方面我都比作者差远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能够像作者那样狂热地去编程。所以,至今都没有太大的长进。而且我也没有那种精神。这也造成了我最近一两年,本该快速提高的两年,耽误了不少。
我最近也想写一些东西,然而我现在发现,还是缺少积累。慢慢写吧。
GOOGLE的魅力
如果说以前还没有体会到GOOGLE的强大能力的话,那么今天我的确有一点吃惊。很早以前就知道了GOOGLE的Earth和Map技术,特别是这两个产品还催生了所谓的AJAX,使其成为当今最火热的Web开发趋势。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地图搜索所带来的一些东西。
很多人热衷于看到了美国军事基地的飞机。的确,我看到了令人恐怖的飞机数量和巨大的机场。也看到了北欧的大片森林。不过我想说的是,这背后带来的深刻变革却是非凡的。人们的视野变得无比开阔。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看不到遥远的地球另一端。我们几乎可以查到想要去的地方的门牌号码。
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快乐,更多的思考问题方式的变化。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去看自己的星球。而人类则变得无比渺小。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