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天津(6)
最后一天的行程自然是比较多的。塘沽,来天津之前并没有纳入到我们的计划中,不过在打听到了一些可以看的东西以后,也就自然打算去了。起来以后,带上头天晚上买的饼干,准备找去塘沽的车。火车站有去塘沽的汽车,而我们住的后面也有一个车站,停着不少去塘沽的中巴车。坐上一辆中巴以后,我俩开始讨论天津话如何发音的问题。这个时候已经都将近10点了。汽车在和平区老街道中穿行,看见不少街道都是以全国其他地方的名字命名的,还有用数字命名的。这个也可以解释为曾经的殖民地租界天津所留下的痕迹。很快,车窗外就变成了全国一样很普通的街道了。我猜想,塘沽一定就是一个新区。驶出闹市区以后,原来还有轻轨去塘沽,不过人的确非常多。沿途非常堵车,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进入塘沽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沿街矮小的树木都告诉来人,这里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其实,塘沽到天津的路上也没有什么农田,基本都是城乡结合部,可以说天津和塘沽是连成一个整体的。我们在离洋货市场一条街的地方下了车。阳光很大,而人也很多。从停放在两旁的汽车发现,不仅仅是天津的人跑到这里来购物,北京、内蒙古、辽宁甚至山东的也都来了。究竟是什么吸引着大家都跑到这个地方来购物呢?
走进洋货市场,人山人海。粗粗一看我们就明白了人那么多的原因。原来,这里是一个卖“水货、假冒货”为主的批发市场。打火机、皮带、手表和一些古怪的东西(比如电表不走水表不转)都是这里的抢手货。有的店面直接就打出了“走私货”的标牌,还有的就是说什么“海员偷关货”之类的标牌。仔细一想,要买这些东西的话,可能真的还是挺便宜的。不过眼下,我们是没什么心思在这里逛的。走出了洋货市场,旁边还有一个卖水产品的市场,人更是水泄不通。看在这种阵势的情况下,我们也就没有进去。
在路边一个小摊买了一小袋“鱼片”。吃了几片,挺脆挺好吃的,也算是来了海边了吧。听说了外滩离这里不远以后,我们就决定去外滩。其实,这又是被人误导了。这次出来,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问路一定要多问几个人,常常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而自己要学会从这些答案中结合地图找出正确的做法。卖鱼片的人说外滩走路二十分钟就到了,可真正等我们走了十多分钟以后就发现远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近。找到一个公共汽车站以后看见站牌还有一两站,所以就索性坐上了公共汽车。哪知道公共汽车只开到外滩广场就到了终点站,很多游客都大呼上当。外滩广场附近也是一个闹市区,许多买东西的商店。我们很随意地走进一家商店,发现格局和东西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百货大楼的感觉于是也就没有心思逛了。走了几步以后就来到了所谓的“外滩公园”。其实这里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海边,而是天津的海河边。外滩公园是一个免费的现代化建筑的公园。从城市的意义上说,修建得非常不错,游人也很多。海河没有什么水,甚至看得见干涸的河床。在海河公园待了一会儿以后,我们问了几个人,去海边的话怎么走,最终发现似乎很远也就放弃了。来到外滩广场我们找到了到天津火车站的汽车,坐上去以后就呼呼睡过去了。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回到了天津。首要的事情当然是买好回北京的火车票。卖回北京的火车票并不在售票大厅,而是就在候车大厅里面,叫“城际火车”。排队的人非常多,而且似乎有的窗口还不售卖除当次以外的车票。排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经过一阵子的拥挤我们还是买到了四点五十的车票。一看时间,离四点五十还有两个多小时,我们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准备再次光临金街。车夫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天津人,一边拉车一边攀谈起来,说的内容都是什么中国人不可靠、欺骗的人怎么怎么多的话题,到了后来,干脆拉车也都三心二意,主要就是想把内心的很多话说出来,看来他觉得我们俩年轻游客比较可靠吧。
到了金街以后,她就兴奋了。的确,头一天很匆忙,也没有好好逛,现在终于有了一点时间。而现在最主要的莫过于就是看看鞋子了。老实说到了“陶陶鞋业”以后我才看到了以前从买没看到过的各种女鞋样式。这一个多小时,我肯定就是陪同慢慢逛街了。
逛完街,没有买到鞋子,倒是买了一件非常便宜的短袖,也算是没有不枉此行。最终,还在一家眼镜店里买了一幅墨镜,还不忘买了“麻花”准备在火车上吃。还是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到了火车站,旅途也就进入了尾声。
回去的火车似乎更快一些,也许是心情而已。坐在我们对门的两位男女明显就有一些问题。我俩还分析了半天,总之,好几次我们都看出了什么婚外恋啦小秘啦的事情,也算是增长了对社会的一种见识吧。几乎就是一个小时,火车就回到了熟悉的北京站。三天的旅途就此结束了。
我的游记也终于写完了,虽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写下了,不过感觉写这些就是重新去温习那些快乐每一个瞬间的过程。三天的旅途是短暂的,甚至是那么转瞬即逝。不过这些记忆却是永恒的,留在我们的心里,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