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黑色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rchive for 3 2 月, 2005

从传销看信仰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三个传销的人。应该说,传销的弊端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关于经济上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这里主要谈一下从传销所联想到的信仰问题。

我不想解释什么是信仰,因为要去定义这个名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只是就一些现象进行一些思考。首先,这三个传销的人都很激动,他们激动的不是产品怎么怎么好,而是他们所接受的理念甚至是信念是如何如何的引人入胜。当然这里面有经济的目的在里面,但是更多的给人的感觉是这几个传销的人走火入魔了。可是我们要注意,他们所宣传的种种理论很多都是正确的。所谓正确的就是说是符合当前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东西是很有说服力的,或者说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要真诚,比如要对父母孝顺,比如要以德报怨。如果一个人光听这些是很难做出判断的,所谓判断就是说,我们很难分辨出他们究竟要宣扬的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做人?到底是怎么处事?还是最终的目的推销产品?

可以说经济目的和精神目的在这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我们的理解来看,他们的最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推销产品。那么,推销就推销,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大道理,以至于都有一种上升到哲学领域的感觉?因为要推销那些保健类产品还要销售那么高的价格,在手段上需要一种“遮羞布”。同时,高深的理论基础也能够让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容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受教育程度到达一定水平的人也容易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因为受教育的人最相信的就是书本,而这些传销的人大多能够引经据典,同时又高谈阔论,知识分子就能产生亲近感。当然,这些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一般人都能看透这种关系。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就有一些糊涂了,究竟这些精神这些理论是为经济服务还是反之呢?或者说得更直白些,他们到底是在推销产品还是在传播某种文化或是某种意识?

我们往往看到传销人员商业的一面,却鲜有人看到精神的一面。当然,我们有时候说,传销害人其实不仅仅指的是商业的一面,也指精神的一面。但是我现在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这么看,那就是,这种传销模式如果才存在了一千年,那么,它还叫传销吗?不!它就是宗教!这么说似乎有点牵强,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传播发展的利害性。

也就是说,尽管开始是带有某种很商业目的,也就是推销产品。可是因为有了很多很到的很严密的道理来给这种商业模式做“遮羞布”,推销产品就退居二线。那三个传销的人自己都说“我们不是卖东西的”,“产品只是载体”。

那么商品退到了次席的时候,靠什么来进行继续这种活动?靠的就是道德规范和一种普世理论,比如行善,比如孝敬父母。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当传销活动进行到了靠普世理论维持整个体系的运作后,这种传销已经明显带有了宗教的色彩。

从反面来讲宗教的起源很值得我的怀疑。是的,我们现在看到好多宗教有完整的教义,有一套仪式,有一类人专门从事宗教活动,还有专门的书籍。可是在之前呢?我们自己考究宗教里面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普世的。而我们为宗教做了什么呢?很难说。其实信仰者中东西究竟是我们自己的,还是别人加于我们的呢?试想一个小孩出生以后常常耳濡目染基督教环境,自然很容易皈依基督教。说到这里,我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天主教的起源就在于卖《圣经》这本书(或许最初出来的时候仅仅是奇幻小说之类的书),但是经过类似传销的几千年的发展,《圣经》却成为了宗教的载体,而原先起辅助作用的道德规范和普世法则却成为了教义。